第B06版:读者呼声

百家讲谈

本文字数:1123

事由:

连日来,“清明节强制加班,员工怒怼领导”一事持续引发网络热议,相关话题多次冲上热搜榜。(4月7日《法治日报》)

百家讲:

病态“加班文化”往往与企业“狼性文化”相伴,终结病态“加班文化”需要审视企业文化。冠冕堂皇的企业文化里,隐藏着对员工正当权益的侵犯和对法律规定的蔑视,需要引起公众的关注。

终结病态“加班文化”,尤其需要法律和执法硬起来。对病态“加班文化”,现行法律规定不能说不细,但遇到个体案件时,执法者往往会兼顾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实际,出现执法大棒“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尴尬。

按照法律规定,加班要经工会和劳动者的同意。在执法或员工与企业较真时,这一条时常被一带而过。强制加班时,在支付加班费和计算加班时长时比较复杂。由于“被自愿”加班的情形掺杂其中,“加班光荣不加班可耻”观念的渗透,不加班或不愿意加班成了企业指责员工消极的借口。企业违法用工导致的违法成本很低,是违法行为普遍存在的基础。

终结病态“加班文化”,需要多方合力。其中能够起到根本性作用的,仍然是完善法律和监管部门强化执法。健全劳动用工法律,量化、细化加班时间,强化工会组织维权和司法机构处理加班问题的效能,让强制加班的企业付出更高成本,对相关领导依法问责,不允许企业用敬业精神、企业文化等强制员工加班,坚决杜绝员工过度加班,才能够真正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卞广春

事由:

近日,派出所接到夏先生的报警,他的岳父此前离家出走后至今未归。夏先生的岳父已经70多岁,小脑出现萎缩。派出所民警了解具体情况后,立即开展寻人工作。(4月9日《江海晚报》)

百家讲:

现实生活中,老人走失事件在各地屡有发生。老人走失的原因很多,有的老人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很容易犯迷糊,出门之后往往会忘记了回家的路;有的老人患有痴呆等病症,单独外出,走着走着就走丢了;有的老人到了陌生地方,因不熟悉路况而迷路;还有的老人是突发疾病导致暂时失忆,一时想不起来该怎么回家,从而迷失街头等。

老人走失尽管有诸多原因,但不能把问题归咎到老人身上,缺乏守护才是主要原因。首先,子女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家人,老人外出时,不妨多个“心眼”,在老人衣兜里放上家人的联系方式和住址,万一走失,路人也能第一时间帮助联系家人。其次,职能部门和基层社区也要重视这一问题,多开展关爱服务。有条件的社区,要设立失智老人照护中心,对老人进行集中看护,既解决了老人赡养问题,又能防止老人走失,可谓一举两得。此外,防范老人走失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怀与爱心。社区、物业、警方以及民政、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建立起联合找寻工作机制,一旦出现老人走失的情况,可以立刻展开全方位的搜寻。

——刘予涵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百家讲谈 2023-04-11 2 2023年04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