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俊
因动迁,我家先安置于杨浦区北部的一个新村临时过渡,有三年左右的时间。每天须乘二部公交车上下班,先乘124路到军工路、黎平路口,再换乘135路到单位。该处是59、124、135三条公交车共用的终点站。候车时,我经常发现有一对盲人夫妇也在候车乘车。他们手里各有一根红白相间的“明杖”,他们听觉敏感,步履沉稳;当车站有汽车停靠时,他们就会询问是59、124路,还是135路;当135路公交车到达时,不少乘客也会主动招呼他们及时上车。每当寒暑假期间,这对盲人夫妇身边还多了一位男孩,与他们同行。有一次在候车时,我与盲人夫妇闲聊,原来他们家住宝山地区,走出家门首先要乘2站路到呼玛新村站;然后乘53路到张华浜;到站后换乘90路到殷行路;再换乘124路到军工路黎平路口;最后换乘135路到江浦路附近的单位上班。也就是说这对盲人夫妇每天要换乘5部公交车上班。这事情也许对一些年轻人(特别是00后),可能不太相信、简直无法想象,但这是真实的事情。如今这对盲人夫妇肯定早已退休颐养天年,儿子也已经结婚成家。但他们换乘5辆公交车上下班之事,一直让我记忆犹新,不能忘怀。这里至少可以说明三点,一是盲人就业不易,他们身残志不残,精神可嘉;二是当时上海的公交路线短,布局不够合理,拥挤异常;三是当时上海地铁建设刚起步,已经通车的一段线路短,属于观光性质,无法提供广大市民的上下班需求。
如今上海已经拥有508座车站20条线路,全长831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动脉,每天服务乘客超1000万人次。
上海目前约有60万名持证残疾人(包括肢体、言语、智力、视力、听力、精神及多重残疾),其中约有9万名视障人士。多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下,上海残疾人事业取得丰硕成果,保障力度持续加大,教育就业稳步推进,康复体系日趋完善,文化体育蓬勃发展,残疾人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再也不可能会有盲人乘五辆公交车上下班的事情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