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华旅律师事务所
潘黄波
通过民事还是刑事途径应对员工的职务侵占,公司需要综合考虑后作出决定。
近日,有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向笔者咨询,他们公司有员工涉嫌职务侵占,作为公司该如何应对。如果已达到刑事立案标准,能不能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追回损失?
应该说,员工职务侵权是很多公司都可能面临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的情况,只限于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害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产损失,或者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对于员工职务侵占行为侵害公司财产,被害公司是不能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
为了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相关法律也明确,经过追缴或者退赔仍然不能弥补损失的,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依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职务侵占行为的刑事立案标准为6万元。
实务中,如果面临公安机关可能撤案的结果,公司该如何救济?
首先,可以尝试职务侵占罪公诉转自诉。《刑事诉讼法》对自诉案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告诉才处理的案件;第二类是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第三类是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而侦查机关不予追究的案件。职务侵占可能属于上述第二或者第三类情况,公司可以通过提起刑事自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可以及时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根据《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
那么,如果员工职务侵占数额确实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或已达标准但确定没有进行刑事追诉,公司该如何追回财产?
相关司法解释明确,当事人起诉时不符合“先刑后民”,而在案件已经刑事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后确定被举报人不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况下,则起诉条件之障碍已经法定程序予以消除,当事人又根据同一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据此,对于员工职务侵占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或者未能进入刑事程序的,公司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少损失。
对于公司而言,选择刑事程序对员工的震慑力无疑是最大的,员工为了免受牢狱之灾,可能会尽量想办法退赔退赃,或者由配偶、父母、子女等代为退赔。
但刑事程序不同于民事程序,公司对此无法介入和主导,一旦启动也无法逆转或终止,有些犯罪人基于破罐破摔的心理,也可能拒绝退赃退赔。
而民事诉讼程序相较于刑事程序来说较为温和,双方也有协商的空间。对于确实无法一次性履行还款义务的员工,公司可以采取留职观察、每月从其工资或提成中分期抵扣的方式挽回损失。当然,这种情况下往往员工属于初犯、偶犯,且能够真心悔过。
总之,通过民事还是刑事途径应对员工的职务侵占,公司需要综合考虑后作出决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