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莲
近日,乘坐飞机旅行的李女士遭遇了一件烦心事:在携程旅行App上订购机票时购买的“航意航延组合险”出险后,没想到理赔时拿到的竟然是只能在该App上使用的机票代金券,且使用时间限制在出险后的一年内。然而,记者经调查发现,现实中,与李女士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不可否认,时间无价,这不是保险可以解决的。现在的航班延误赔偿,成为保险公司和少数客人的对赌娱乐,没起到太多作用。可见,航班延误险遇冷,部分险靠“玩套路”牟利,也是一种必然。保险最能发挥作用的是低概率、损失大的事件,航班延误虽然也是概率性的事件,但与保险的风险属性存在差异,意义并不是很大。再者,当航班延误成为一种大概率事件,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也愈发艰难。
可见,航班延误的问题,并不是一个保险产品所能解决的,还是得依靠航空监管层进行规范。这就要求,航空公司推进人性化管理和服务,首先应在航班延误补偿机制上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各航空公司普遍按2004年民航局颁布的《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进行补偿,因缺乏刚性,导致执行不一,操作起来随意性大。应尽快实施《航空运输服务质量不正常航班承运人服务和补偿规范》,建立全国统一的航班延误“赔偿标准”,做到有章可循,以此化解双方矛盾,建立起和谐互信的空乘关系。
换言之,航班延误险“玩套路”,倒逼航空管理服务“补短板”。机场应加强管理,做好班次安排,细化技术检修程序,尽量避免和减少因人为因素致航班延误的事故发生。如果确因天气原因延误了航班,机场工作人员应及时向乘客通报,化解乘客的焦虑情绪。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