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假靳东”们不能只靠粉丝防范

本文字数:853

□杨玉龙

近日,九名年轻女孩冒充演员靳东诈骗阿姨粉丝30余万元、诈骗案团伙八人被提起公诉,相关事件引发关注。(11月9日《新闻晨报》)

据警方调查,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期间,以王某为首的九人团伙共诈骗张阿姨等多名被害人共计人民币30余万元,并将这些非法获利用于购物消费、发放业务员工资等,挥霍殆尽。张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中能找到许多“老婆”“我会娶你”“我想你了”等字眼。而张阿姨也在“偶像”一声声甜蜜的“宝贝”中逐渐沦陷。

值得注意的是,“骗子冒名顶替靳东”事件并非首次发生。据报道,早在2020年就有媒体报道过,61岁女子通过某短视频平台刷到了“靳东”,并和对方取得了联系,甚至离家出走要和“靳东”见面。而假明星账号大行其道的背后,是一条成熟的“明星号”产业链。截取明星视频二次加工换平台发送吸粉涨粉是常见的营销套路,业内称之为“起明星号”。

针对此类套路,个人的防范是首要的。这在大多数人眼里“一看就是假的”山寨明星账号,之所以能够让中老年人上当受骗,很大原因在于这部分人群防范意识差,尤其是摸准了他们各种不如意和不被理解等情感需求。故此,面对网络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骗局,亟待个人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以规避被各种套路或骗局所伤。

同时,网络平台当负起责任。这些披着明星账号行牟利之实的诈骗现象亟待清理和整治,作为互联网平台责无旁贷。如在各类视频平台上,经常就能看到一些用靳东的照片、影像资料,二次配文字、配音制作的“表白”视频,这些当然都是山寨账号。完善主播资质审核确有必要,并做好相关警示,从而构建起令用户放心的网络环境。

另外,应关注中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从根本上来讲,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中招,甚至将明星变成了一种精神寄托,而受害者也自愿深陷其中。对此,子女应该对父母多些关爱,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关爱。

当然,骗局并不会彻底消失,甚至会与时俱进推出新伎俩,这也需要个人提升互联网媒介素养,对各类骗局做到有效甄别与抵制。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假靳东”们不能只靠粉丝防范 2023-11-14 2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