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庭审

招聘遭遇“职业骗薪人”

女子伪造履历四年骗18家公司被判刑

本文字数:998

□记者  季张颖

通讯员  高松

本报讯  护理专业毕业,却就职于多家金融大厂,从不上班却拥有“高额的销售业绩”和“大批高净值客户资源”,这样一个职场精英的传奇故事背后,却是一名“职业骗薪人”实施的诡计……近日,经崇明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崇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判处梁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4万元。

梁某曾经是一家公司的前台,但是她始终不满足于每月的微薄工资和朝九晚五的枯燥生活。一次,她意外通过朋友得知了“职业骗薪”的内幕,朋友告诉她:“你找几家公司应聘销售岗,尤其是金融类销售,不用去上班,按时提交周报月报就可以‘吃空饷’了……”

但是,梁某是护理专业毕业的,她知道仅仅靠自己的专业和履历,无论如何也和金融行业搭不上边。于是她伪造了一份知名政法院校的学历证、学位证,又在简历上编造自己曾在多家金融机构、律所等担任金融产品销售“商务总监”“销售总监”等的经历。而去公司面试的时候,她更谎称自己手头掌握着大量高净值客户资源和漂亮的销售成绩,能给公司带来大量的销售业绩。

同时,在目标职位选择上,梁某也是精心筛选。那些规模较小,用人管理及工资领取条件宽松,有底薪且无需打卡上下班的销售职位,是梁某的首选。

就这样,凭着精准投递简历和伪造的光鲜履历,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她先后入职了18家公司。而入职以后,梁某几乎从不上班,如果公司要求上交周报或日报,她就会谎称拜访客户、推介产品等“工作”内容来应付,甚至有时会找一些人来冒充她的“客户”到公司谈业务。而且,为了避免身份暴露,她总是以公司缴费系数太低、自己要买房等理由,自行缴纳社保。大多数情况下,试用期一过,梁某就会因为没有业绩而被开除,但即便是这样,她仍能领取相应的底薪。

更为恶劣的是,这不仅是梁某个人的行为。这些“职业骗薪人”还有一个上百人规模的小圈子,他们经常彼此分享求职信息,并且通过相互推荐等方式,扎堆入职特定公司,进而“吃空饷”。

经查,梁某自2019年11月到今年3月期间,先后从17家用人单位骗取薪酬15万余元。近日,经崇明检察院提起公诉,崇明法院一审作出如上判决。

在此,崇明检察院提醒广大企业,在招聘时,要根据岗位需求,对应聘人员做好背景调查,并且通过设置合理的考勤、绩效制度,规范用人管理,避免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徒增用人风险,得不偿失。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庭审 A06招聘遭遇“职业骗薪人” 2023-11-20 2 2023年11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