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律师沙龙

有奖销售的常见法律风险

本文字数:1419

资料图片

在微信、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各类APP中常会出现有奖互动活动,以吸引流量并进行商品销售,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合规审查,就可能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而遭受处罚。

□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张释文  沈澄

“转发该篇文章并在后台私信就有机会赢取精美周边”“转发并评论,随机抽取2人送出奖品”……这些话术你是否似曾相识?

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诸多新型营销模式,尤其是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在微信、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各类APP中常会出现有奖互动活动,以吸引流量并进行商品销售,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合规审查,就可能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而遭受处罚。

“不正当有奖销售”是指经营者以销售商品或者获取竞争优势为目的,附带性地向消费者提供奖励(包括但不限于金钱、实物、折扣、虚拟货币、附加服务等)为名,实际上采取欺骗、虚假宣传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损害消费者利益、破坏竞争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常见类型有:

一、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

经营者在有奖销售的过程中以故意隐瞒有奖销售的事实真相或虚构有奖的欺骗性方式进行销售的行为。

包括但不限于:虚构奖项奖品、奖金金额、奖品种类、中奖概率;在有奖销售活动期间将带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投放、未全部投放市场或者仅在特定区域投放;未在有奖销售前明示,将带有不同奖金金额或者奖品标志的商品、奖券按不同时间投放;未按照明示的信息兑奖;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

商家在进行有奖销售活动时必须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按照事先公布的活动信息为满足条件的消费者及时兑换奖品,如果对有奖销售活动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不仅违反有奖销售法律规定,还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或虚假广告。

商家不能为了控制中奖的人数、节奏、进度,避免大奖被早早抽走而导致后续活动效果不佳,而仅在部分地区、部分时间投放奖品或者奖券,这既可能构成谎称有奖而招致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处罚,也会影响商家的商誉,导致网络舆情的爆发。

二、巨额有奖销售行为。

经营者在抽奖式有奖销售过程中以超过法律允许的金额设置奖品进行销售的行为。

包括但不限于: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万元;一次性抽奖金额超过5万元,以及同一奖券或者购买一次商品具有二次或者二次以上获奖机会累计金额超过5万元的情形(如若两次购买,可以分别计算);如果抽奖式有奖销售是以非现金的物品或者其他经济利益作奖励的,按照同期市场同类商品或者服务的正常价格折算其金额超过5万元的。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项中明确规定:“抽奖式有奖销售最高奖金额不得超过5万元”,虽然金额方面无法进行突破,但经营者常常企图通过其他非金钱奖励方式规避限制,笔者认为此处正是合规风险要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答复中明确提到“抽奖式有奖销售以物品使用权、服务等形式作为奖品的价格计算方式”,《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中对认定最高金额的情形也作了详细列举。

三、信息不明确的销售行为。

经营者在有奖销售的过程中对所设奖的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公开、提示的方式进行销售的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了有奖销售活动中信息公布要明确,“明确”既要求商家的活动公开透明,及时向消费者透露与有奖销售活动相关的信息,只要是可能影响参与活动、抽奖、兑奖的一系列信息都应公开,甚至于奖品的颜色、大小型号都要一一列明;又要求商家保证相关信息正确无误,不能有任何虚假误导信息。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律师沙龙 B05有奖销售的常见法律风险 2023-12-04 2 2023年12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