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律师沙龙

警惕以访谈名义刺探商业秘密

本文字数:781

□北京隆安(上海)律师事务所 仇少明

商业秘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应当警惕这种以员工访谈名义刺探商业秘密的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最近,笔者阅读《马斯克传》时,读到这样一段情节:为了获取内部信息做空特斯拉的股票,马斯克提到那些做空者“获取了来自公司内部的最新数据,还有无人机在我们工厂上空飞过,可以给他们提供实时数据。他们组织起一支小规模的地面力量和一支小规模的空中力量,他们刺探出来的内部信息之深入,简直丧心病狂。”

由此,笔者联想到前段时间为企业处理的一桩事务:

该企业收到一线员工反馈,有自称某商业咨询公司(用了化名)的人员,通过电子邮件与该员工联系做一些关于公司经营信息方面的访谈,并且承诺支付访谈费。公司在得知该情况后,立即委托我们作为外部律师介入,我们在第一时间向员工提供的邮箱发送了律师函,指出其行为涉嫌“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委托人的商业秘密”,敦促其立即停止相关行动。

律师函发出后,该咨询公司人员终止了相应访谈要求。

商业秘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应当警惕这种以员工访谈名义刺探商业秘密的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意识培训。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商业秘密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保护商业秘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企业还应当制定详细的保密制度和规定,确保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会泄露商业秘密。

其次,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审查和监督。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应当对应聘者的背景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没有泄露商业秘密的记录。在员工入职后,企业还应定期进行保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和能力。

再次,企业应当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降低员工泄露商业秘密的风险。

最后,企业应当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共同打击以员工访谈名义刺探商业秘密的行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律师沙龙 B05警惕以访谈名义刺探商业秘密 2023-12-18 2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