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多元解解

检察机关开展渣土偷倒诉源治理

市级航道上出现“船舶刺客”?

本文字数:1649

□记  者  胡蝶飞 通讯员  王语昊  王擅文

翟某某平日是一家正规渣土消纳场所的负责人,但在深夜,他却摇身一变成为了违法倾倒者,联系11艘运输船只多次将累计3.6万立方米的渣土倒在大蒸港内,造成航道异常淤高,严重影响通航安全。

近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破坏交通设施罪对翟某某等八人提起公诉及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并以渣土管理为切口,有效做好刑事诉讼与社会治理工作。该案也荣获2023年度“惩治重大犯罪,守护城市安全”优秀案事例。

他摇身一变成为倾倒者

青浦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全区共有1936条河道,而位于区内练塘镇的大蒸港则是黄浦江的上游主干流,日常往来船只络绎不绝,是苏浙沪的重要水上通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项目的陆续开工,产生了大量的建筑渣土。但在2023年2月,船长们发现水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个“小岛”,这是怎么回事呢?

经相关部门现场勘查,发现以上“小岛”竟是一家正规渣土消纳场所的负责人翟某某为节省处理费用、偷倒建筑渣土而造成的。

2022年9月底,翟某某与徐某某在明知该码头承运的渣土无绿容局正规手续的情况下,合谋后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间多次将渣土排放在航道水域内。其间,翟某某组织多人分工调度,将渣土卸在水域内,每卸一艘船,他们通过微信支付挖机和工程船人员小费300元,累计已有3.6万立方米,故而导致有船只因不慎碰撞而搁浅。通过行刑衔接机制,青浦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第一时间对案情进行了了解。

在办案中,翟某某等人承认其违法倾倒的行为是由于正规处置花销巨大,他们为能够在其中获取巨大利益,便选择知法犯法、铤而走险,而检察官则从中意识到这一行业领域存在监管失序的问题。

建筑垃圾处置多头监管

在对翟某某等八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后,检察官开始着眼于社会治理工作。经调查,检察官发现建筑垃圾处置属于多头监管,存在源头管理脱节、消纳场所缺失、运输规范滞后等问题,这对于交通运输与环境治理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于是,检察机关立刻决定组织召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听证会,邀请多名人大代表、行业专家等参与,于现场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会后对以上建议进行整合梳理,从多维度思考探究,针对建筑垃圾监管问题,检察机关认为应当健全长效机制,落实源头治理;针对航道安全问题,则应当加强巡查、拓展信息化监管手段;而对于违规转运渣土情况,应当提高规范经营意识,严审渣土处置资质。之后检察官形成检察建议,并向相关单位制发,提升监管质效。

很快,回函纷纷而至,各单位都表示将全部采纳检察机关建议,迅速部署专项整治工作,建立联合巡查及办案移送工作机制。涉案企业则加大了硬件建设,增设渣土验收岗位。通过进一步规范建筑渣土的“收、运、处”各环节,有效杜绝违法情况再次发生,以融合履职促整改落实。

跨前一步,损害预防

堆放的渣土得到了有效处理,河道开始重新畅通,检察官则考虑起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本案中的航道受到了严重破坏,如何跨前一步,在造成损害结果前就及时发现偷倒行为呢?

通过梳理案件,检察机关发现:为躲避监管,违法者会利用特种车辆将渣土运至码头,后通过船舶在深夜将渣土运送至偏远地段倾倒。结合上述特点,检察机关建立了非法倾倒渣土监督模型,与相关单位对接获取机动车登记数据、特种车辆备案数据,并调取进出码头车辆情况,系统性排摸无证、深夜进入的可疑特种车辆。

截至目前,通过筛选2000余条数据,检察机关已发现并移送了107条预警线索,两家无证转运渣土企业被行政机关立案查处,有效提升了执法核查精准度,以数字检察守护城市生态和航行安全。

近年来,与青浦相邻的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境内也发生了多起河道倾倒渣土案件,为此,青浦检察院邀请青吴嘉三地16家司法机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多名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讨论建筑垃圾现状、治理难点、刑法规制等实际问题,并通过对三地开展调研,形成了《跨域共治建筑渣土倾倒河道案件报告》,三地检察机关与绿容局会签了《跨域治理协作备忘录》,进一步畅通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和法律监督,全链条实行三地共治。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多元解解 B04市级航道上出现“船舶刺客”? 2024-01-12 2 2024年01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