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陈峣 记者 徐荔
不久前,上海市监狱总医院院长信箱收到一封来自临释放服刑人员小晴(化名)的感谢信,信中讲述了她这个“迷途者”在民警帮助下经历十年“蜕变”,走向新生的经历。
十年,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十年,是高耸挺立的楼房;十年,是酸甜苦辣的成长……时间之于人类,从来都不只是数字累积。这十年,对小晴更是有着不同的意义。
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
小晴曾是“人生赢家”,有美丽动人的外表、幸福美满的家庭。但后来,幸福平静的人生被小晴的贪欲与无知打破,不惑之年时,她锒铛入狱,被判有期徒刑十年。
刚入狱时,小晴惶惶不可终日,经常夜不能寐,觉得自己给家人丢脸,也丧失了人生的希望,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2015年,一个午后,小晴被告知即将调往上海市监狱总医院服刑。“会是什么地方呢?罢了,反正监狱都是一样的。”伴随这样的想法,小晴开始了在总医院的服刑生涯。
监狱总医院除了收治患病服刑人员,也收押部分一般服刑人员。温暖的阳光、敞亮的监房、精美的泥塑作品,是小晴对监狱总医院女病区的第一印象。尽管如此,小晴依然茫然忐忑。在最初服刑的日子里,小晴想得很多、很杂,但唯独没有想过当下的自己该如何服刑改造。看到小晴总是焦躁不安的样子,主管民警主动找到她:“饭要一口一口吃,日子要一天一天过。生活就像是搓棉线,只有把每一段都搓紧实了,整根线才会结实,生活才会过得稳扎稳打。服刑改造生活也是一样。”
为了能让小晴放下思想包袱,积极投入改造。民警特意联系小晴的家属来监会见探视。会见日那天,小晴久违地看到了父亲的笑容,听到了母亲的叮嘱,让她再次体会到亲情的温暖,也让她在家人的鼓励声中找回了动力,“先过好当下的每一天,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改造。”成为了小晴服刑以来的第一个“人生目标”。
“人生字典”里添加了新词
作为家中独女的小晴是被父母宠爱着长大的,后来的生活里她也一直很“强势”,听不进他人的建议和批评,服刑后依旧如此。有一次,小晴因为出错还和别人争吵被扣分。小晴感到委屈,觉得是别人在针对她。面对有些冥顽不灵的小晴,民警没有一味批评,而是心平气和地帮她分析问题,“一些小错误如果不引起重视,就有可能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这句话点醒了小晴,她逐步调整心态,努力克服粗枝大叶的问题,还学着换位思考。
自入监以来,无论阴晴雨雪,每个月的会见日小晴总能见到她想念的家人。但有一次,小晴连续两个月都没等到家人的探视。当她在亲情电话中得知,家人没来探视是因为母亲离世,她情绪几近崩溃。那一次,民警久久地陪在小晴身边,安慰着她。监区领导也向她转达了来自家人的信息。“没有把你母亲病重的消息告知你,是你家人的决定,因为他们担心这件事会影响你的改造。你现在的改造表现没有辜负家人特别是你母亲对你的期望,你要坚持下去,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民警的话给了悲痛中的小晴莫大的安慰和力量,在民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和支持下,小晴决心摆正心态,继续前行。
小晴在总医院服刑的那些年,亲眼目睹了民警将一个个病员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看到了病员不但治愈了身体的病,还根治了心上的“病”……民警们用一言一行真真切切地教育着服刑人员:善良其实可以很简单。
因为不可挽回的错误决定,小晴付出了十年光阴的代价。但所幸的是,在这段刑期亦是“学期”里,小晴上了很多堂关于人生的“大课”,这让她的人生字典里增添了许多过去没有的词,比如谦逊、担当、包容、善良……如今,她已走出大墙,开启了崭新的人生。走出大墙的那一刻,小晴地激动说:“感觉现在的自己就像‘雨过天晴’一般。”
十年到底有多长?小晴给出的答案是:长到能让一个人涅槃重生。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