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老法今说

减免徭役赋税 发放抚恤金

古代,地震后如何赈灾救济

戚风

本文字数:2341

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中国古代发生地震之后,赈灾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但在信息传递和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的古代,势必遭遇很多问题,那么古人是如何赈灾救济的呢?

  灾情上报与信息收集

  相较于现代,古代地震发生后最棘手的问题在于灾情的上报。

  由于信息传递不畅,灾情信息从发生地到京城可能需要将几天的时间,为了尽快组织起救援力量,当地地方官必须在第一时间将灾情向上汇报。

  为了尽可能准确的描述灾情情况,古人将地震的等级分成了十级。

  在初次上报灾情的时候,只需要简单汇报是几级地震即可,随后地方官需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勘察,统计受灾人口数量,房屋毁坏程度等信息并及时上报。

  但相对于灾情报告,这些统计资料的传递时限相对较为宽松,这也可以让地方官对数据进行更加细致的整理。

  而朝廷在接到灾情后,会根据灾情的等级成立赈灾小组,这个小组一般由当地的知府、同知、通判和受灾地县令组成,他们需要和当地的胥吏一同赶赴地震现场,对灾情进行进一步的审核。

  在进行灾情审核时,赈灾小组需要制作一个全新的名册,用来记录每家每户的受损情况,根据各家受灾情况的不同,他们需要在这个名单上做出特别标注,不同等级的民户会接受不同的赈济。

  完成初步调查后,小组中的官员需要对名册的信息进行核实,古代朝廷要求他们必须亲自登门走访,来确保这些数据的真实性。之后这个名册会被送到皇帝手中,满朝文武大臣会根据其内容讨论对灾区的赈济方式。经过综合评估,确定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的赈济标准,以确保赈灾工作的公平和有效。

  由于信息的采集和上报会直接关系到后续赈灾政策的制定,因此古人对这一环节非常看重。一旦有官员出现漏报或者延迟地震灾情上报的情况,一般都会受到免职的处罚,即使是短暂的拖延,也可能会被降职调任。这种严格的制度和举措,表明了古代社会对灾情上报的重视和维护赈灾工作的决心。

  赈灾救济方式

  我们在观看古装影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官府在灾区向灾民施粥的场景。这一般出现在大旱或洪涝灾害导致粮食歉收的年份,而在发生地震之后,朝廷一般不会组织发放粮食。这主要是因为地震对于粮食储备不会造成巨大打击,百姓们更需要的是重建房屋以及妥善安置在地震中去世或者受伤的亲属。因此古代地震最主要的两种赈济方式便是减免徭役赋税以及国家发放抚恤金。

  其中减免徭役赋税是大多数地震后采用的赈济方法,徭役的免除可以让百姓有更多的时间修建在地震中损坏的房屋。而赋税的减免则能让百姓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地震造成的粮食减产等问题。

  如果遇到十分严重的地震,统治者就会在减免徭役赋税的同时,发放一定的抚恤金。比如在汉宣帝时,关东四十九镇同时发生了地震,有六千余名百姓在地震中丧生,为此汉宣帝向灾区进行了拨款,专门用于为死者制作棺木。

  在唐高宗在位时,河东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五千多名百姓在强震中遇难,唐高宗便拨给了每户人家三匹绢布作为抚恤金,让他们用这笔钱妥善处理百姓的后事。

  除了安置死者之外,救助伤员也是地震后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但由于古代医疗资源十分有限,因此除了发生在京畿地区的地震之外,医疗援助是几乎没有的,截止2023年所有已考证的史料中,有记载的灾后医疗队也只有一例。即北魏世宗在位时期,肆州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死伤众多,世宗便派遣了一支由太医和跌打医生组成的队伍,携带大量药品赶赴灾区为伤者进行治疗。

  从古代震后赈灾措施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古人对于地震的危害性有着十分清晰的认知,这些赈灾举措也都是对症下药,时至今日还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对赈灾活动的严格监督

  在古代很多大地震后,都会有发放抚恤金的环节,金钱和布匹相对于粮食更容易被贪墨,这让赈灾成为了腐败滋生的温床。因此古人对于赈灾流程会进行十分严格的管控,防止出现贪腐行为。

  首先是在灾情统计环节,由于地震等级越高抚恤金就会越多,因此这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环。

  为了避免官员们谎报灾情,地方政府在调查小组之外,还会派人对灾情进行大致审核。如果两者汇报的结果存在偏差,那么赈灾小组的负责人就要受到免职或者降职的处理。

  其次为了避免这些官员在勘察过程中鱼肉百姓,朝廷会专门向他们拨款用于起居出行,严禁调查组的成员在当地变相索要钱财,这也避免了他们被地方豪强收买,上报虚假受灾信息。

  针对部分懒政官员,古代朝廷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则,即他们必须亲自到灾区视察走访,不得委托胥吏完成。如果被发现有人偷懒,那么他们也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在后续发放抚恤金等工作环节中,地方小吏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加强对这些人的管理,古代朝廷推出了连带责任制度。一旦有小吏徇私舞弊,那么其上司官员就要被免职,一旦有官员中饱私囊,那么地方大员乃至督抚都有可能被革职。

  在这些制度的帮助下,古代地震灾后赈济工作中的贪污腐败现象大幅减少,抚恤金得以成功发放到百姓手中,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了地震引发的部分问题,这也体现出了古人杰出的政治智慧。

  为了进一步确保赈灾流程的透明和公正,朝廷还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监察机构,对赈灾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这个机构由一批廉洁公正的官员组成,他们负责审查赈灾资金的使用情况,调查涉嫌贪腐的人员,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同时,朝廷还鼓励百姓积极参与监督工作,鼓励举报贪污行为。

  除了对赈灾流程进行严格管理外,古人还注重加强官员的道德教育和廉政意识培养。

  在官员选拔和培训过程中,朝廷注重考察其品德和能力,选拔那些品行端正、廉洁奉公的人才。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廉政宣传,倡导清廉正直的行为,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遏制了赈灾中的贪污问题,使抚恤金真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由此,古代的赈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为受灾百姓提供了帮助和支持,同时也增强了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同。

  古人在面对困难和灾害时展现出的政治智慧和廉洁治理的理念,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戚风  整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老法今说 B05古代,地震后如何赈灾救济 戚风2024-05-22 2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