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章炜
两男孩相约玩耍,其中一人不幸从高处跌落致粉碎性骨折,相关赔偿责任如何划分?小朱今年8岁,和10岁的小李是好朋友,两人的父母都是奉贤区青村镇清溪老街旁的商户老板。2024年11月16日,在青溪老街牌坊处,两个人在玩耍过程中,小朱发生了意外。当时,小朱出于好奇与顽皮,爬上了较高的地方,而小李在试图劝阻时不慎拖拽,结果小朱从高处跌落导致粉碎性骨折。手术完成之后,小朱的父母向小李方提出人身损害赔偿要求,多次协商无果之后,向青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
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来划分责任
据了解,事故发生后,小朱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经医生诊断,小朱右肱骨远端外侧粉碎性骨折,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小朱已完成了一次手术并处于康复阶段。
2024年11月28日,在青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内,一场针对未成年人小朱与小李之间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调解正式开始。双方当事人及其监护人,以及被指派的调解员均到场参与。
调解员营造了一个平和、理性的调解氛围,确保双方当事人都能够冷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调解员首先请小朱的父母详细陈述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小朱的治疗情况及因此产生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小朱的父母表示,他们希望对方父母能够承担一部分医疗费用和后续康复费用,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随后,调解员又听取了小李父母的陈述。他们表示,对小朱的受伤深感抱歉,并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然而,他们也强调,事故是在玩耍过程中发生的,双方都有一定的责任,且家里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宽裕,希望小朱父母对赔偿金额能够酌情考虑。
在充分了解双方诉求后,调解员开始耐心地向双方当事人阐述相关法律法规和调解原则。调解员指出,根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未成年人之间因玩耍导致的损害,应当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来划分责任。同时,调解员也强调了调解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确保赔偿金额既能够体现小李的责任,又不会给他的家庭带来过大的经济压力。
经过多轮协商和讨论,双方达成一致
在调解员的引导下,双方当事人开始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逐渐理解彼此的立场和诉求。调解员也适时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可以考虑分期付款、设立赔偿期限等方式来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经过多轮协商和讨论,双方终于就赔偿金额、支付方式及时间等关键条款达成了一致意见。调解员也及时地将这些条款整理成调解协议书,并邀请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字确认。在签署调解协议书时,调解员再次强调了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要求双方当事人必须严格遵守协议内容。同时,调解员也鼓励双方当事人继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至此,在调解员的耐心劝导和双方的配合下,这起未成年人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得到了有效化解。这场调解不仅解决了双方的纠纷,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案例启示
通过调解员的耐心劝导和双方的积极配合,双方不仅成功解决了纠纷,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综合考虑了未成年人保护、家属情绪疏导、社会影响、各方利益平衡等因素,厘清了未成年人及监护人、同行玩伴等主体的责任。
未成年人的认知有限,对危险的预知性不够,监护人作为教育和照顾未成年人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筑牢保护孩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该案例也提醒广大家长和未成年人,在玩耍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类似意外。一旦发生纠纷,应理性对待,通过合法途径寻求解决之道,共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