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声音

“创新大赛”要在公平公正上不断创新

孙维国

本文字数:952

  □  孙维国

  据媒体报道,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印发《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实施办法》明确,在评价机制上,创新大赛不再对选手创新作品进行评价,注重现场考察和客观评价,着重考察选手知识应用、动手实践、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破除“一件作品打天下”现象,确保竞赛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作为竞技活动的核心价值,其内涵不仅是对所有参赛者的机会均等,更是在比赛过程中所有规则、评判标准和裁决过程的透明公正。只有在这种透明和公正的环境中,才能让每一个参赛者感到自己的努力被公平对待,才能真正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潜力。

  青少年创新大赛改革方案中提出,注重选手的创新思维、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不是单纯依赖“作品”这一量化标准。这一举措本身便是对公平性的一次深刻反思与提升。传统的科技竞赛大多强调作品的完美和技术含量,但这一标准容易使得有财力和资源的家庭处于优势地位,也可能让那些只是跟随他人或依赖辅导机构完成作品的学生,获得超越自己实际创新能力的成绩。

  不再单纯评价作品,而是更加关注选手的综合能力,使得评判更加侧重于选手的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这一改变,不但提升了竞赛的公平性,还能鼓励更多具有潜力的青少年发掘和实现自己的创意,而不是被“商业化”所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公平的竞赛环境,创新大赛还引入了科学道德和伦理审查委员会,这一机制的设立是对赛事公平公正的进一步保障。在科技创新竞赛中,抄袭、剽窃和学术不端行为一直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学术不端行为在科技创新领域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不但影响赛事的公信力,更损害了创新的基本价值。在此背景下,设置科学道德和伦理审查委员会,能够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通过这一审查机制,从源头上消除不公平竞争,确保每个参赛者的成绩和荣誉都建立在真实的能力和努力之上。

  制度的制定是保障公平的起点,但要确保赛事的真正公平,执行力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何确保创新大赛的改革措施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有效执行,是此次改革的关键之一。创新大赛的评审体系需要更加细化,不仅要明确评审标准,还要确保评审过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比如,评审专家的选择需要确保其公正无私,并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评审。此外,赛事的组织方还应定期对评审过程进行抽查和回顾,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声音 A02“创新大赛”要在公平公正上不断创新 孙维国2025-01-20 2 2025年01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