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声音

别让“免费中医养生课”损害中医声誉

汪昌莲

本文字数:936

  □  汪昌莲

  在信息爆炸时代,养生话题热度居高不下,尤其是中医养生,凭借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一些人却利用人们对健康的追求,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看似诱人的“免费中医养生课”陷阱,背后隐藏着各种套路,让众多参与者尤其是老年人深受其害。

  在短视频平台输入“中医养生”关键词,瞬间弹出数百条免费课程。镜头前,身着白大褂的“专家”们或演示艾灸手法,或传授舌诊秘诀,屏幕下方滚动着“免费领取养生秘籍”的醒目提示。这场看似普惠全民的知识盛宴背后,实则暗藏中医传承的危机密码,尤其是针对老年群体的欺诈行为,正将中医声誉推向悬崖边缘。

  某些“中医大师”,在直播间宣称“三伏贴能治愈糖尿病”,将传统敷贴疗法包装成现代医学难以企及的“神药”。更有甚者,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话术:“您这舌苔发白,再不调理就要中风了!”这种恐吓式营销,搭配“限时免费领取”的紧迫感,精准击中老年人对健康的深切忧虑。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售价198元的“量子能量足贴”,七成购买者年龄在55岁以上,但其主要成分,仅是普通竹醋粉,所谓“高科技”,不过是印在包装上的营销噱头。

  北京市消协2023年调查显示,65%的老年消费者曾购买过网络中医养生产品,其中42%确认存在夸大宣传。当“免费课程”成为引流工具,健康知识传播异化为商业营销手段,中医的实用价值,便在资本逻辑中发生扭曲。更令人忧心的是,部分机构通过“健康讲座”,收集老年人个人信息,进而推销高价理疗服务,形成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虚假养生信息泛滥,正在重塑公众认知。某健康调查显示,37%的受访者认为,中医等同于保健品推销,62%的年轻人表示,难以辨别网络中医信息的真伪。这种信任流失如同慢性毒药,侵蚀着《黄帝内经》“治未病”理念的现代价值,更让真正需要中医调理的患者陷入选择困境。值得注意的是,老年受骗者的负面体验,往往通过家庭、网络传递给年轻一代,形成“中医不靠谱”的代际认知。

  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中医传承需要拨开迷雾。当免费课堂回归知识普惠的本质,当银针不再沦为带货工具,这门古老智慧,才能真正成为照亮健康的明灯。守护中医声誉,不仅是对千年文明的交代,更是对每个渴望健康之人的承诺。唯有斩断伸向老年人的欺诈黑手,中医方能重获全社会的尊重与信任。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声音 A03别让“免费中医养生课”损害中医声誉 汪昌莲2025-03-04 2 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