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沈媛
以三尺讲堂为阵地,二十七年如一日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领域耕耘,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公龙被广大学员誉为“行走的理论字典”,他的党课被称为“最好听的理论课之一”。今年五一前夕,王公龙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怎么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到大家心坎上?王公龙有一套“看家本领”。他坚持打造“精品党课”,把党的经典理论“讲深讲活”;创新党课形式,打造音视频党课,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他还以全球视野架起党课对外传播的桥梁,讲“好”中国故事。
讲深讲活党的经典理论
要把党的思想理论讲深、讲活、讲透、讲到大家心坎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公龙坦言,最重要的是“打磨精品课程”。
他在一线理论教学过程中探索总结了“问题牵引教学法”,将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教学流程重新设计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通过分组讨论,让学员即兴提问,激活学员潜意识存在的问题。“党课还能这么讲!”不少学员感叹,听了多次王老师的课,每次都有新意,每次都能感悟理论的魅力。
近10年来,王公龙开展基层理论宣讲600余场,听课总人数达数十万人次。在他担任教务处处长期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连续3次获中央党校精品课、连续3次获全国党校系统教学管理奖,在全国党校系统名列前茅。此外,王公龙还多次受邀为全国各地党校精品课打磨提供辅导咨询。
让党课兼顾学理性与通俗性
“要真正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要适应媒体时代的发展。”王公龙作为首讲嘉宾连续参与打造的“十九大精神十九人讲”“二十大精神二十人讲”系列音视频党课,由广播电视、新媒体传播、转载,受众超过3亿人次;先后4次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举办“初心讲堂”讲座,通过网络面向全市传播,受众逾百万人次。
王公龙的音视频党课有这么大吸引力、传播力的秘诀在哪里?他告诉记者,要在30分钟甚至10分钟内将大思想大理论讲出来是很难的,“语言表达力求生动、精炼。”此外,还需要通过讲述鲜活生动的案例来引起听众的兴趣,让党的理论思想为普通群众所理解。
打造兼顾“学理性”与“通俗性”音视频党课,用“讲故事”的方式,把“高大上”的理论思想讲生动,他的党课真正实现了“破圈”。
讲“好”中国故事
设计选题、撰写中文提纲和中文讲稿、翻译成英文讲稿、制作英文课件、搜集视频资料、反复试讲和修改等,一堂对外教学课程的完成先后需要经过10多道“工序”。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领域权威专家,王公龙长期从事讲学授课工作,每次都会进行认真细致的备课,可谓“费尽心力”。
王公龙说:“如果用给党员讲课的方式给外国人讲,他们是接受不了的。”因此,在给外国人讲课时,他注重用充实简洁的语言传递思想精髓,尤其是用外国人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方式。“互动是非常好的方式,真正效果好的课程在于互相提问、相互启发。他问我,我也可以问他,在这个互动交流过程中,把观点表达出来,用我们的话讲,润物细无声地让知识融入进去。”王公龙说。
他先后为来自亚非拉国家以及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国的学员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梦”“中国式现代化及其世界意义”等课程几十次,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阐释新时代中国理论、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得到了各国学员的充分肯定。部分教学专题被专门录制,作为中联部对外教学的示范性课程。他还多次赴美国、巴西、阿根廷、古巴、墨西哥、摩洛哥等国交流或访学,介绍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走出国门传播中国声音。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