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闵行人大供稿
徐生贵当选为闵行区人大代表以来,至今已连任四届。近二十年的代表履职“长跑”,让他深深地感受到:人大代表,不是官衔,不是荣耀,而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每一项人大工作都应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他说,人大代表的职责不仅在于传递民意,更在于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要善于找准问题、对症下药,为区域发展出谋划策。
从2016年开始,徐生贵连续三次提交《关于建设S32高速浦星公路匝道工程的建议》。这条建议缘起于一次选民接待,承载着浦江地区35万选民的呼声和诉求。S32申嘉湖高速作为沪湖综合走廊的道路交通载体,在上海市内途经青浦、松江、闵行、浦东四个行政区,其中闵行区内有嘉闵高架立交、S4立交、三鲁公路出入口节点。而S32浦星公路设计之初却没有设置上下通行的匝道,周边居民如果想走S32,需要绕行几公里,无形中增加了地面道路的拥堵。增设浦星公路匝道不仅可以提升S32服务效率,发挥服务地方的功能,还有助于增强浦江两岸联动发展,分流车流量。通过浦江镇市、区、镇三级代表的跨届接力,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S32高速浦星公路出入口新建工程于2022年12月正式开工,今年有望迎来通车。
2022年,浦江镇结合人大代表的专业、岗位和资源优势,组建了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镇建设、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4个调研组。各调研组主要由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组成,徐生贵担任了城镇建设调研组组长。近年来,随着浦江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项目和人口日益集中,交通成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痛点”,每次接待选民,总有群众反映交通出行方面的诉求。为此,他带领的城镇建设调研组聚焦浦江地区交通情况,通过走村串户、直插一线,直面群众、正视问题,运用查询资料、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浦江地区道路进行全过程、多角度实地调研,提出了大浦江地区“六纵十二横”路网结构概念,先后形成了《浦江镇市政道路建设现状分析与路网结构规划研究调研报告》《浦江镇城市交通拥堵疏导的策略研究》两篇调研报告,将高频率的社情民意有效转化为高质量的代表建议,反映给有关部门。
徐生贵当选为闵行区七届人大代表,也成了浦江代表团的联络员。去年,徐生贵与同选区的两位代表一起,结合区委一号课题,重点聚焦浦江镇大治河区域,加强日常联动,针对区域内部分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配套不健全等短板弱项,听取选区民声,最终由张文代表形成《关于将大治河南“一带六村”外区域纳入整体建设范围的建议》,该代表建议获得2024年度闵行区优秀代表建议。此外,通过镇域内三级代表的深度联动及与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徐生贵与代表们陆续助推解决了浦星公路通行效率提升、浦江医院开办、杜吴线轮渡延时服务等一批群众关心事。
在徐生贵看来,二十年是他作为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一个节点,而不是为民服务的终点。只有充分联系群众,在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基础上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办好一件件实事,才能真正回应民声,做群众的“放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