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多元解纷

女儿到底归谁抚养?家事调查报告解心结

三方联动调解守护未成年人权益

季张颖

本文字数:1557

  □  首席记者  季张颖

  近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涉未成年人抚养问题的离婚案件时,通过三方联动机制开展调解工作,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守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案起:女儿由谁直接抚养

  王女士、李先生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后二人因产生矛盾而长期分居。本案是王女士第二次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诉讼过程中,双方因子女抚养事宜始终无法达成一致,甚至多次发生争抢子女的情况,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审法院经审理后,准许王女士与李先生离婚,并分割了夫妻共同财产。关于子女抚养事宜,法院认为,两个孩子长期随李先生与李先生的父母同住,且在附近的学校上学,日常生活、学习主要由李先生照料,而王女士与李先生分居后在外租住,又因离职导致职业发展不稳定,为保障孩子稳定的生活状态及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减小父母离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确定两子女仍由李先生直接抚养。

  王女士不服,上诉要求改判女儿由其直接抚养,并提出对抚养费、探望方式进行调整,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等诉求。王女士认为,自己与女儿关系笃厚,且女儿对母亲更为依赖,故要求女儿随其共同生活。李先生则认为,王女士在分居期间曾多次抢夺女儿,还擅自带女儿进行抑郁症鉴定等,这些行为明显不利于女儿成长。

  破冰:家事调查探实情

  合议庭认为,双方对由谁直接抚养女儿争执不下,且出现的过激行为已经给孩子造成了心理阴影,这种情况下仅靠一纸判决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务之急是需要尽快找到化解矛盾的突破口。为此,合议庭决定委托上海市阳光社区事务中心开展家事调查,希望以此更为详尽地了解王女士、李先生及两个孩子的生活状况。

  在收到法院的委托后,两位社工在初步了解案情后前往王女士家中开展家事调查,通过与王女士长达四个小时的沟通,社工不仅深入了解了王女士的家庭过往,对她的心理状态、往日与孩子的生活状况、如今的探望情况以及对抚养问题的意愿等都有了更为充分的认知。当日下午,两位社工又马不停蹄前往李先生家中,通过与李先生的交流和与两名未成年子女互动,对李先生一家的生活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沟通过程中,社工不仅对双方的情绪开展了疏导,也不断劝慰双方,指出相对于经济因素,情感维系对于未成年子女来说更为重要,引导双方从孩子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理性解决问题。

  “兄妹之间互动良好,建议减少手足分离的可能性,尽量避免再次变动造成孩子心理创伤。”“上诉人与被上诉人经济条件差距较大,但都愿意为孩子付出,尽量避免将可能存在的经济纠葛与孩子的抚养互为筹码。”经过深入走访,社工向合议庭反馈了厚厚一沓家事调查报告。与此同时,王女士、李先生也都表示愿意通过调解解决纠纷,让法官看到了这起纠纷和解的希望。

  随后,合议庭与市妇联人民调解委员会驻上海二中院调解工作室调解员组织双方当面调解。

  然而,调解一开始,双方仍各执己见,剑拔弩张。法官和调解员相互协作,及时疏导双方的情绪,劝慰他们不要过度纠缠于既往过错和细枝末节,而要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同时,法官向双方充分告知了家事调查报告的结论,引导双方根据孩子的生活现状,对孩子由谁直接抚养、抚养费等问题进行理性考量。

  最终,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调解工作,王女士同意两子女仍由李先生直接抚养。双方还对探望、财产分割等二十余项事项达成一揽子调解协议,案件得以妥善化解。

  【案件点评】

  家事纠纷中的法律关系并不复杂,但往往涉及家长里短、情感纠葛等问题,仅仅通过庭审和案卷材料很难完全掌握矛盾的起因。本案中,社工提供的家事调查报告让纠纷调处有了更充分的依据,对矛盾化解、情感修复等均助益良多。面对复杂多样的实际问题,根据案件审理需要,适时引入青少年事务社工、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人民调解员等参与涉未成年人纠纷化解,可以更好地聆听未成年子女的意愿,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离婚纠纷对孩子的影响。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多元解纷 B04女儿到底归谁抚养?家事调查报告解心结 季张颖2025-10-21 2 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