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律师服务

订机票“被同意”搭售保险

邱小雅

本文字数:1087

  据《重庆日报》报道,陈女士(化名)最近很郁闷,她在网络平台购买机票时,意外遭遇了一次“隐藏式”搭售。

  事实上,不少消费者都感叹购买机票“套路重重”,各类附加服务“藏”得隐蔽,令人防不胜防。

  隐藏的百元保险费

  10月11日晚上,陈女士在网络平台购买了重庆往返无锡的机票,订单页面显示实付款为1315元,“当时我特别小心,知道现在订票平台套路多,所以在每一个环节,只要看到有捆绑销售优惠礼包或保险的选项,我都手动选择了‘放弃’或‘不购买’。”

  陈女士向记者强调,她本人并没有购买航空保险的习惯。然而,交易完成两天后,她在支付宝账单明细中意外发现,除了1315元的机票款外,竟并列着一条独立的、金额为100元的“国内航空意外险”扣款记录。“如果我没有查看账单的习惯,根本无从得知这笔隐藏消费。这意味着,在该平台的默认逻辑里,我‘被同意’购买了一份我根本不需要的保险。”

  带着陈女士的疑问,记者陪同其联系了该平台客服。经过一番查询,客服人员的解释揭示了一个在购票流程终点站设置的“隐蔽机关”。据客服所述,即便消费者在前端所有页面都拒绝了捆绑销售,在支付前的最后一个瞬间,系统会触发一个弹窗提示,告知消费者“注意您的航班没有添加保障”。

  关键在于这个弹窗的交互逻辑。客服人员明确表示,如果消费者此时直接点击了最为醒目的“去支付”按钮,系统便会默认消费者同意购买这份保险。只有当消费者主动选择次要位置的“放弃”选项,或者手动关闭这个弹窗,才能避免保费的产生。

  更让陈女士无法接受的是,在订单页面该笔订单的实付金额显示为1315元,这笔100元费用在平台的订单页面中并未显示,而是生成了一条独立的、极易被忽略的支付宝账单。“这难道不是有意隐瞒消费事实,规避消费者的审核吗?”陈女士表示。

  律师:不诚信行为

  “陈女士的遭遇明显存在商家误导消费者的不诚信行为,页面设置主次颠倒,限制甚至剥夺了消费者本应享有的选择权。”中豪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教授路斐指出,线上订单属于格式合同,其中加重消费者义务或限制消费者权利的条款、选项,应以醒目方式标示,达到引起消费者特别注意的程度。

  针对此类消费陷阱,路斐向消费者提示了三个关键点:

  下单前仔细查看,别被优惠迷惑。仔细核对订单明细,检查确认是否有默认勾选的保险、酒店券、出行券等增值服务,取消不必要项目。遇到“立减”“折扣”等优惠,建议对比官网价格,避免落入“虚假优惠”陷阱;遇纠纷“三存”,证据是维权关键。及时保存订单截图、与平台客服的沟通记录、航空公司等官方价目页;若协商无果,可向12315或行业监管部门投诉,也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邱小雅)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律师服务 B03订机票“被同意”搭售保险 邱小雅2025-10-24 2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