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档案钩沉

女子修车偶遇证人 多年悬案得以告破

迟到10年的宣判

尚法斋

本文字数:3447

  □  尚法斋

  今天讲述的这起案件,之所以得以告破,源于一个女儿的执着,源于一位知情者的良知觉醒,更源于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的信念。它也警示着我们,罪恶或许会暂时潜藏,但终究会在阳光之下无所遁形。

  小镇美发店发生命案

  1995年7月31日,南卡罗来纳州斯帕坦堡县的罗巴克社区,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缓缓地、无情地覆盖了这个仅有2000人的宁静小镇。街道上,昏黄的路灯在微风中摇曳,投下斑驳而孤寂的光影,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更增添了几分诡异与不安。

  晚上8点11分,25岁的美发店老板娘达娜·萨特菲尔德仍在自己的移动美发店里忙碌着。这辆经过精心改造的旧拖车美发店,就停在221号公路旁。店内,达娜身着简约的工作服,一头柔顺的长发随意地扎在脑后,脸上带着温和而亲切的笑容,正专注地为顾客修剪着头发。剪刀在她手中灵活地舞动,发出“咔嚓咔嚓”的清脆声响,仿佛是一首独特的劳动乐章。

  达娜的人生轨迹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她1967年出生于斯帕坦堡一个普通的家庭,家庭条件并不宽裕。高中毕业后,年少的她便早早地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挑战——怀孕。无奈之下,她成为了一名单亲妈妈,独自承担起抚养孩子的重任。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打倒她,反而让她更加坚强。后来,她与保罗·迈克尔·萨特菲尔德相识并结婚,又生下了儿子布兰登,组成了一个看似美满的四口之家。

  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达娜心中那个儿时的梦想开始重新燃烧起来。她从小就对美发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用双手为人们打造出美丽的发型。于是,她鼓起勇气,将一辆旧拖车改造成了美发店。起初,生意并不景气,但她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手艺和亲和的性格,逐渐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喜爱。慢慢地,美发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顾客们常常需要提前预约才能排上号。

  然而,这个平静的夜晚,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当晚8点30分,推销员戴安娜·哈里斯像往常一样,沿着221号公路推销产品。当她路过达娜的美发店时,发现原本灯火通明的店内漆黑一片。她的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脚步也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

  就在她满心狐疑之际,一声巨响从店内传来,仿佛是一颗炸弹在耳边爆炸,震得她耳膜生疼。紧接着,一名男子从窗户仓皇跳出,他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慌乱,脚步急促而杂乱,仿佛身后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追赶着他。男子迅速钻进一辆停在不远处的汽车,发动机发出一阵刺耳的轰鸣声,随后汽车如离弦之箭般飞速逃离,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戴安娜的心头猛地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她顾不上许多,立刻拔腿向附近的酒店跑去,一边跑一边大声呼喊着:“出事了!美发店出事了!”到了酒店,她气喘吁吁地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工作人员迅速帮她拨打了报警电话。

  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了现场。当他们踏入美发店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见惯了凶案的老警员都不禁皱起了眉头。店内一片狼藉,桌椅东倒西歪,美发工具散落一地。达娜静静地躺在地上,下半身半裸,身上布满了搏斗留下的伤痕,一道道血痕触目惊心,仿佛在诉说着她生前所遭受的痛苦折磨。她的头部和面部被鲜血覆盖,原本美丽的脸庞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法医经过检查后确定,达娜最终因颈部绳索导致的窒息而死亡。

  在进一步的勘查中,法医在达娜的体内发现了凶手的体液残留,这是一个关键的线索。同时,现场热水器上提取到的几枚清晰到几乎“说话”的指纹,也让警方看到了破案的希望。更让警方感到反常的是,美发店内的现金和财物分文未动,达娜的钱包里还装着当天的营业收入。基于这些情况,警方判断,这不是一起为财的入室抢劫,而是针对达娜本人的恶意犯罪,“熟人作案”的可能性极大。

  曲折迷离的调查

  提到“熟人”,达娜的丈夫保罗·迈克尔·萨特菲尔德自然成了警方的头号怀疑对象。两人结婚已经七年,正处于传说中的“七年之痒”阶段,婚姻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摩擦,这似乎为他提供了充足的作案动机。更让警方在意的是,现场热水器上的指纹,经比对正是保罗的。

  然而,深入调查后,保罗的嫌疑很快被彻底排除。保罗体型肥胖,走起路来都有些气喘吁吁,别说从狭小的窗户进出了,就连正常通过都略显费劲,完全不具备作案的身体条件。而且案发时,他正在家中照顾两个孩子,时间、地点都有明确的证人。邻居们可以证明,那天晚上他们清楚地听到保罗在家中哄孩子睡觉的声音,他的不在场证明非常扎实。

  保罗是当地一家空调供暖公司的老板,为人忠厚老实,对达娜一直十分疼爱。即使达娜带着与前夫的女儿,保罗也愿意将她视如己出,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细节都让警方不得不将他从嫌疑人名单中划去。

  根据报警人戴安娜的详细描述,警方很快勾勒出凶手的大致画像:一名身高在1.67米至1.75米之间、体重145磅至170磅的白人男性,留着金色或浅棕色的短发,案发当晚穿着灰色T恤和牛仔裤,驾驶一辆蓝白相间的福特野马汽车。

  当地高中生乔纳森进入了警方视野。他不仅拥有一辆与描述完全吻合的福特野马,外形也与画像有几分相似。热心民众多次向警方举报乔纳森,称他平时行为举止有些怪异,让人感觉不太可靠。

  警方也曾试图申请对他进行DNA检测,却因证据不足被法院驳回。乔纳森似乎察觉到了警方的怀疑,他在自己的车尾贴上了“这不是那辆涉案野马,请不要浪费时间”的标语,试图以此来摆脱警方的调查。案件侦破再次陷入胶着,警方仿佛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警方并未放弃,又将目光投向了有性侵和袭击前科的囚犯拉塞尔。拉塞尔的犯罪记录与案件的暴力属性有一定关联,且在达娜遇害时他处于自由身。警方满怀希望地对拉塞尔进行了DNA比对,然而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他的基因与案发现场的完全不符,最终也被排除。至此,所有线索全部中断,这起案件成了悬在斯帕坦堡县上空的一团疑云,一挂就是整整十年。

  女儿修车的意外收获

  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足以让一个孩童长成青年。达娜的女儿阿什利从8岁那个懵懂无知、对母亲的遇害还似懂非懂的孩童,长成了18岁亭亭玉立的少女。母亲的遇害是她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每当夜深人静,她总会独自坐在窗前,翻看家庭相册。

  尽管警方的调查多年来毫无进展,阿什利从未放弃。她就像一个执着的侦探,只要一有蛛丝马迹,就主动提供给警方。她四处张贴寻人启事,希望能从人们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她还经常去母亲的美发店旧址,回忆着与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仿佛这样就能离母亲更近一些。

  2005年的一天,阿什利像往常一样,将自己的车送到一家汽修店保养。修理工迈克尔·帕斯看到她的瞬间,整个人愣住了。阿什利与母亲达娜的相貌、神态简直如出一辙,同样的眉眼,同样的笑容,仿佛达娜又站在了他的面前。这个发现像一颗石子,在帕斯心中激起了千层浪,让他彻夜难眠,过往的记忆如电影般在脑海中不断回放。

  原来,帕斯是乔纳森的高中同学,也是当年案件的知情者。案发当晚,乔纳森曾开车送他回家。途中,乔纳森突然直言不讳地说要去达娜的美发店约她出去,脸上还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紧接着,他又恶狠狠地威胁帕斯,不准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否则不会放过他。当时17岁的帕斯,因为害怕遭到报复,选择了沉默。但他内心的不安从未停止,那种愧疚感如影随形,让他备受折磨。他甚至还多次匿名向警方举报乔纳森,可惜这些举报都如石沉大海,未被重视。如今,阿什利的出现让他备受煎熬,他仿佛看到了达娜那期待的眼神,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继续沉默下去。

  第二天,帕斯鼓起勇气走进警局。他将埋藏了十年的秘密和盘托出,每一个细节都讲述得清清楚楚。他的证词与当年的诸多线索完全吻合,为警方打开了案件侦破的突破口。

  迟到的宣判

  警方根据帕斯的证词,迅速锁定了乔纳森的行踪。尽管他在十年间搬了两次家,但并未逃远。他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以为可以躲过警方的追捕,却不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警方在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县将他抓获。

  DNA检测结果显示,他的基因与案发现场的DNA完全匹配,正确率高达99.9999999%,错误率仅为六亿分之一。这是一个铁一般的事实,无可辩驳。

  铁证如山,乔纳森依旧试图百般抵赖。他先是声称案发现场的毛发不属于自己,企图以此脱罪;后又辩解现场没有留下自己的指纹,试图混淆视听,声音中带着一丝慌乱;最后甚至表示小镇居民都对他恨之入骨,自己无法得到公平审判,还指责自己的律师不给力,没有全心全意帮他脱罪,脸上露出愤怒又无奈的表情。

  但再多的狡辩也无法掩盖真相。2006年11月,陪审团仅用20分钟就裁定乔纳森谋杀和性侵罪名成立。考虑到他作案时年仅17岁,法院最终判处其终身监禁,不得假释。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档案钩沉 B03迟到10年的宣判 尚法斋2025-11-04 2 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