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童画
“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新一年,你们兄弟能把矛盾和心结放下,在明年这个时候,能一起围坐在老父亲的身边,好好叙叙旧。”这是在龙年的最后一天,浦东新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浦雪章拨通的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听完之后,有哽咽的声音传出。现在回想起来,浦雪章还能回忆起当时的细节,这是他包案办理的一起刑事和解案件。日前,经过多方合力调解,这个案子最终成功和解。这也是该院领导包案机制实质化运作的一个缩影。
因为一堵墙,亲兄弟互相动手
事情发生在浦东新区的一个村子里,当事双方是一对亲兄弟。2023年8月,两人因围墙搭建问题发生矛盾。兄弟俩的两间房屋共用一个院子,哥哥住一间,弟弟常住外区,他的屋子实际是老父亲住着。
案发起因是哥哥想在院子里砌一堵墙,但弟弟得知后,坚决不同意。当天,哥哥正在砌墙,弟弟赶来阻止,两人就在院子里发生了冲突,弟弟的手臂被哥哥用砖块击伤,弟弟随后报了警。案发后,公安机关以哥哥涉嫌故意伤害罪立案侦查,经鉴定,弟弟的伤势构成轻伤二级。
2024年,该案移送浦东新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哥哥认罪认罚、愿意赔偿。这是一起典型的由家庭纠纷引发的轻伤害刑事案件,然而检察官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双方心里都憋着一股气,如果就案办案,简单的‘诉’或‘不诉’都容易让矛盾激化,更别提修复兄弟关系。”加上考虑到该案犯罪情节轻微,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检察官依法启动刑事和解程序,主动介入调解。
墙是导火索,“心墙”才是矛盾根源
事情起初进展并不顺利,弟弟坚持要追究哥哥的刑事责任:“我不愿意和解,我就要追究他责任!”检察官多次调解,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眼看“久攻不下”,浦东新区检察院决定采用“领导包案+多元调解”的方式,合力化解矛盾。包案由院领导浦雪章带队,与调解工作专班成员一起去了解案件背后的情况。他们一方面通过村委详细了解两家的情况,一方面与两兄弟谈心沟通,哪怕春节期间也没有中断,总算敲开了两兄弟心房。
哥哥与老父亲比邻而居,但父子俩关系不亲厚,哥哥平时对父亲也疏于照顾,弟弟承担着赡养父亲的大部分责任,他对哥哥一直颇有微词。此外,这么多年,两家在住宅相邻权、车辆停放纠纷等问题上摩擦不断。
“这次‘砌墙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检察官说道,兄弟两人积怨已久,已经多年不来往了。此外,弟弟还向检察官吐露:两人关系不好在村里不是秘密了,这次他跟哥哥起冲突,还受了伤,如果不追究对方责任,总觉得“丢了面子”。
在调解专班看来,两人“愿意把心里的怨气说出来”,事情就迎来了转机。
“你哥哥用砖头击伤了你的手臂,但你当时一言不合就要拆墙的举动,是不是也有点危险?”
“你老父亲90多岁,就住在你隔壁,你平时不太关心照顾他,是不是也不应该?”
“你们是亲兄弟,上面还有老父亲在世,非要走上对簿公堂这一步吗?如果真走到这一步,你们之间的恩怨不免会影响到子女,甚至延续到孙辈,这是你们想看到的吗?”
两兄弟被问得有些沉默。与此同时,承办检察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案件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进行解释说明,两兄弟也表示认可。控申检察官了解被害人家庭情况后,主动告知其有申请司法救助的权利,后经审核,向其发放司法救助金。
调解工作专班还邀请公安民警、村委会干部、律师等组成“多元调解团”助推调解。检察官还联合村委干部,做通两人家属工作。尤其是父亲看到两个儿子针锋相对,心里本就不好受,听了检察官的释法说理,主动劝解两个儿子化干戈为玉帛。
经多方合力调解,双方的态度均慢慢软化,对立情绪有所消解。后来,在检察机关与“多元调解团”持续协调下,解决了车辆停放纠纷,住宅相邻权纠纷也很大程度上缓解。终于,两兄弟达成了刑事和解,在检察官的见证下签订调解协议,哥哥支付了赔偿款,并向弟弟道歉。检察机关还邀请了同村居民见证。
在达成和解的次日,浦东新区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听取听证员及人民监督员的意见后,对哥哥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该案引发的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案子和解后,弟弟的律师给检察机关“点了个赞”。
【案件心得】
由院领导包案,多方联合作战,不仅能更好地协调各方资源,也让当事人双方感受到自己的诉求被重视,从心理上增加对检察机关的信任感,对之后开展矛盾化解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浦东新区检察院还深化运用“五有”工作法,通过“随案随驻+检察官定点轮驻+业务部门负责人定点对接”的运行模式,全面参与浦东新区综治中心建设,承担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拓宽法律监督线索来源渠道、协同开展服务管理、加强分析研判等具体职责,目前已实现全区36个街镇全覆盖。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