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唐鑫
陆家嘴金融城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里,人大代表与企业高管、法律专家围坐论道,罕见病医药发展、电动船舶应用等前沿议题碰撞出思想火花;自贸区金桥片区的“未来车”产业链代表联络站内,代表们与车企、政府部门深度对接,聚焦智能网联车技术进展与法治保障诉求,推动政策精准落地;每月中旬,遍布浦东街镇的民主实践站更是人头攒动,“人大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日”如约而至,市民带着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等诉求而来,代表们现场记录、逐一回应。这一幕幕鲜活场景,正是浦东新区人大代表扎根群众、依法履职的生动写照。
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健全代表工作制度机制,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履职尽责,让各级人大代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成为浦东挑经济大梁、当改革先锋、作民生标杆的“助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新征程上,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深化“两个联系”架起民意沟通“快车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植根人民。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将深化拓展“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作为核心抓手,通过制度创新、渠道拓展、内容丰富,让联系更紧密、履职更高效。
制度保障让联系更规范。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关于深入推进和完善“两个联系”制度的方案》,实现常委会领导与17名非驻会委员、常委会组成人员与350名区代表、专工委与相关领域代表联系全覆盖。立法工作中,推行常委会组成人员、法律领域代表“挂钩”联系机制,代表可自主选择立法项目,全过程参与调研、起草、论证等各环节;监督工作中,建立代表“点题参与”机制,全年千余人次代表参与视察调研、专题审议,百余人次列席常委会会议,履职话语权充分彰显。
“一府一委两院”联系代表机制持续完善。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提质等重点,通过专题审议、产业分析会等平台,让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直面代表意见;组织近百人次代表参加法院随机听庭、检察公开日活动,破解“专业监督难”问题。有代表感慨:“制度保障让我们能常听常看,审议工作报告更有底气了。”
平台建设让民意更畅通。目前,浦东已建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站4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27家,代表联络站和联系点近1000家,实现街镇、村居全覆盖,并延伸至楼宇、园区。400余名区代表、2000多名镇代表按就地就近原则编入各平台,定期“进站入点”面对面倾听民声。不少街镇搭建线上“家站点”,设立值班代表,实现民意听取“全天候不打烊”。
“代表履职就是民意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区人大代表郁斐的话道出了履职初心。今年,浦东人大推动民主民意平台融合发展,制定融合运行工作导则,指导平台融入党建引领“多格合一”综合网格。航头镇人大组织代表走进村居“微网格”,开展主题式、项目化履职,助力解决养老、停车难等民生难题。一位扎根社区的代表动情地说:“群众说我们‘常来常往’,这就是最大的认可。”
强化赋能管理 激活代表履职“动力源”
“以往履职活动结束也就结束了,时间长了都记不得了。”区人大代表章煦春由衷为人大代表履职登记和积分制度点赞,“积分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它让我们清楚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还能做什么。”
代表履职是一项需要持续赋能、规范引导的系统工程。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强化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多措并举、务求实效,全力为代表依法履职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支持、给予保障。
人大代表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依法参加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必须久久为功提高履职能力。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立足代表履职实际需要,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学习贯彻代表法新规定新要求等,实现履职培训“全覆盖”“精准化”,通过系统、规范、有针对性地学习培训,切实提高了代表们的政治站位和履职能力,增强了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同时,为了让代表更好“懂浦东、懂专业、懂人大”,定期召开代表知情知政报告会,围绕改革攻坚、产业发展、科技前沿等邀请专家学者、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专题授课,确保代表履职应知应会。为拓展代表履职视野,发挥代表专业优势,围绕AI赋能金融产业发展、跨境并购创新与金融城开放枢纽建设等举办“浦东人大代表论坛”,推动代表更好知情明政、精准建言。
为激发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切实增强代表履职实效。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了代表履职积分制度,并对履职活动界定、职责分工、信息录入和服务保障等作出具体规定,为准确记录和客观评价代表依法履职情况提供了制度支撑。通过信息化平台,推进代表履职情况常态化记录、规范化登记、信息化展现。
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还注重发挥行业领域代表小组的专业优势。陆家嘴金融城实践站汇聚了大量金融、法律界代表,他们不仅参与日常接待联系人民群众活动,还组织“立法咖享会”,为强化金融法治保障建言献策;张江科学城代表小组则聚焦科技创新,围绕生物医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开展专题调研,形成高质量建议。这些“专业化、特色化”的履职实践,正日益成为浦东人大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聚焦办理实效 打通民意落地“最后一公里”
代表议案建议是反映民声、汇聚民智的重要载体。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提出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原则,健全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让每一条“金点子”都转化为发展“新举措”。
源头把控确保建议质量。坚持“无调研不建议”,组织代表深入联系群众、开展课题调研,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提出议案建议,筑牢民意根基。探索建立建议提出前沟通协调机制,严把政治关、法律关、质量关,从源头提升建议质量。近年来,区七届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解决采纳率、代表满意率、结果公开率逐年攀升。
全程督办提升办理实效。将议案建议办理与立法、监督、调研工作协同推进,完善督办机制。督促承办单位通过现场办理、座谈调研等方式,与代表“面对面”沟通、“肩并肩”调研。区人大代表杨郗通过这一机制,推动解决了近2万户居民困扰已久的“断头路”难题,成就感满满:“沟通‘直通车’让协同更有力,问题解决更高效。”
重点攻坚破解难点问题。建立重点督办建议机制,每年围绕改革攻坚、民生关切等筛选重点建议,由区人大常委会和区政府领导“双牵头”督办。针对跨部门综合性建议,强化“同题共答”,如多位代表提出的“提振消费”建议,推动文体旅局、商务委、税务局等联动推出“浦东嘉年华”系列活动,发放消费券撬动社会消费;“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建议,促成科经委联合张江集团发布“具身智能产业支持16条”,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跟踪问效实现闭环管理。强化建议办理结果转化,从“办理一件”向“攻克一类”延伸:办理农村道路建设建议时,梳理同类诉求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样板;整合助老服务建议,推动制定老年人陪诊专项补贴政策。完善“二次办理”和“回头看”机制,对“计划解决”“留作参考”的建议建立动态台账,条件成熟后重新启动办理,真正实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扎根人民方能凝聚伟力,依法履职方显代表担当。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代表主体地位,以健全机制强保障、以精准赋能提能力、以实效导向促落实,让人大代表成为引领区建设的坚实力量,在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破解民忧中,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浦东答卷。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