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百家讲“痰”

2018年02月27日 B06 :读者呼声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061

  “痰”:

  22日,记者调查了100户家庭,以“70后”和“80后”家长居多。数据统计后显示,有50%的家长选择会给孩子买保险、理财或是作为教育基金; 有20%家长则把压岁钱全部交给孩子自己处理,有30%的家长选择“私吞”。

  (2月23日 《现代金报》)

  百家讲:

  家长处理孩子的压岁钱,不该粗暴的直接没收或变相没收孩子的压岁钱,这种做法已经过时了,与时代潮流和法治精神都不符。当然,孩子过度把压岁钱当成不可侵犯的私人财产,拿着压岁钱任性消费、盲目消费,甚至炫富、攀比,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事实上,家长在处理孩子压岁钱问题上,完全可以当成一堂生动的财商教育课、感恩教育课,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和用好压岁钱,这比没收孩子压岁钱的做法更为明智、可取。

  首先,不管家长如何处置孩子压岁钱,都应当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话语权”,要告知孩子的压岁钱的去向和用途,避免引发亲子矛盾。其次,家长应当引导和教会孩子将压岁钱用来理财,树立健康、正确的金钱观。或许广大家长自身缺乏必要的理财知识和渠道,但引导孩子将压岁钱存入银行,或为他们购买教育保险,仍然不失为一种财商教育模式。再者,家长有必要引导教育孩子理解压岁钱的本质是长辈对晚辈的赠予,饱含着祝福,引导孩子树立感恩意识,懂得感恩长辈。 ——张立美

  “痰”:

  2月20日,江苏徐州高速上,一对90后夫妻为去谁家拜年大闹。妻子问凭什么不给她爸妈拜年,丈夫称妻子抢夺方向盘,妻子怀抱孩子哭喊:“大家一起死!”民警一查发现……这对小夫妻去年中秋,就因为同样的问题在高速公路上被民警处罚教育过!

  (2月23日人民网)

  百家讲:

  如今中国人员流动很大,子女与父母两地而居甚至多地居住的情况非常普遍。那么,面对春节这个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来说,势必就会面临这么一个问题——去男方父母家过春节还是去女方父母家过春节。根据这个矛盾点引发的争吵绝对不在少数,不过像这对90后夫妇在高速路上大闹的情形,说起来还是少见的。且不说在高速上发生这种事情的危险,单说这对夫妻对彼此感情的伤害,那该是多么巨大的摧残,万一在高速上出个好歹,双方父母又该有怎么样的悲痛呢?想想就后怕。

  如今中国人过春节的形式出现了明显而可喜的变化。现金压岁钱变成电子红包,微信拜年日益风行,国外的洋餐走上年夜饭的餐桌,一家人旅游过春节等等,不妨来个“逆春运”,即请双方老人到城里来,陪双方父母一起过春节,既避开了拥堵不堪的春运潮,又避免了为去谁家过年拜年而争吵,还可以对双方老人尽孝,何乐而不为呢?

  ——薛兆平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百家讲“痰” 2018-02-27 2 2018年0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