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网友发现,自己经常购物的网站、APP,消费越多、得到的优惠越少,甚至价格越贵。打车、购买电影票、视频会员等,也存在“同货不同价”现象,且种种五花八门的“新技术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有关大数据“杀熟”的曝光将一批互联网企业推向风口浪尖。本报今日刊发新华社记者的调查报道,令人惊叹!
“杀熟”,无论线上线下,其实都不是新鲜事,无非就是钻了信息不对称的空子,同时也是钻了法律不完善的空子。
如今已进入了网络时代,面临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发展,需要一套新的商业价值、伦理乃至法规来进行监管。
然而,我们的好多法律法规滞后于时代的变化,明显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当务之急,就是要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之与时俱进。其次,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重典方能治乱。
笔者的想法是,我们的立法部门需要改变被动应对的老套路,要主动出击,要有前瞻眼光、领先思维,不能再因循守旧,处处被动了。
王建慧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