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随笔

■名家茶座

官僚主义孕育“文抄公”怪胎

2018年04月16日 A06 :法治随笔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359

  □陈庆贵

  现下,一些基层的文件材料、领导讲话、宣传标语大量雷同,抄袭成风,早已不是新闻;频频出现所谓“传递式”发文、“共享式”写作怪胎才是新闻。有媒体诘问:抄文件、抄讲话、抄标语,基层为什么有这么多“文抄公”?我的回答是:这么多“文抄公”难道是今天才有的吗?“文抄公”早已有之,不过换了一件“新马夹”而已。由于互联网为他们抄文件、抄讲话、抄标语提供了更多便利,客观上催生了“文抄公”数量膨胀和“传递式”发文、“共享式”写作泛滥成灾。然而,“文抄公”绝非先天与生俱来,而是后天环境生态造就。

  吾国文山会海检查评比过多过滥,堪称地球村一大奇观。试想,设若不是以开会落实开会精神,以文件落实文件要求,源源不断起草不尽的文件、简报、资料,让文秘人员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基层抄袭之风会愈刮愈烈吗?一位省级机关秘书处负责人直言不讳:“我一年来要撰写的文件材料有290多份,平均每个工作日至少有一份。”有些材料要得着急,当天布置当天要,有的要连夜完成,根本没有精力认真组织内容,涉及文件材料和领导讲话至少七成“照葫芦画瓢”。每临年终,一些地方“冬季歌”照唱不误,只是换了新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各类检查评比,让基层应接不暇。要命的是,来者都要汇报,汇报都要材料。一位政府文员坦言,互联网上相关现成材料应有尽有,“其实就是各种粘贴,为我们应付交差提供了便利。”当然,除了敷衍了事,“传递式”发文、“共享式”写作,很多时候还可降低写作风险,不会犯政治错误。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多年来,有些上级官员下基层调研检查,习惯正襟危坐听下级汇报,且自我感觉特好,惰于沉入一线实地察看; 而且,每每仅凭汇报材料评价基层工作好坏。久而久之,在基层形成了“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不好写得好”的投机钻营文化; 更有甚者,一些基层官员专事探听揣摩上级领导好恶习性,在汇报材料中刻章挑领导“喜听”“高兴”的话说,图谋投其所好博取上位。

  务虚不务实,也延续着“文抄公”的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现下一些地方文件材料凸现两类“怪相”:一是直接照搬照抄,甚至连差错都抄袭不误。某地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照搬照抄他地预案,正式文件中甚至还出现他地名单。某市28名新提任官员撰写任前廉政对照检查材料,5人竟引用已废止 《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二是下级抄上级,改头换面“套”发文件。随着公文愈益规范化, 《关于转发××转发××转发××转发××的通知》 之类“N次方文件”虽近绝迹,但将上级“大帽子”戴在下级“小头上”,内容原封不动转发下去,却屡见不鲜屡试不爽。某市一份医改文件,就换了个抬头和落款,将“我省”替换为“我市”,正文原封不动照抄省级文件。

  文山会海检查评比过多过滥也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务虚不务实亦罢,本质上都是官僚主义根深蒂固的物化表现。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生来就是一对双胞怪胎,形式主义也是对付官僚主义的最好办法。我不敢肯定,官僚主义会不会基因变异出现新变种; 但我敢断言,只要官僚主义胚胎营养丰富,“文抄公”形式主义怪胎就难已胎死腹中。手术切除“文抄公”形式主义怪胎,其实也不难,二法即可:一是设置制度关卡,阻遏过多过滥检查评比; 二是检查调研“一刀切”,以实地“眼见为实”为惯例,纸上“耳听为虚”为特例,而且,听汇报一律脱稿限时。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6 官僚主义孕育“文抄公”怪胎 2018-04-16 2 2018年04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