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随笔

灯下漫笔

旧貌和新颜的切换

2018年10月15日 A06 :法治随笔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本文字数:1082

  沈栖

  在上海区域,我与长宁最为有缘。因为我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兹:上世纪50年代初,我出生在长宁支路,念小学是长支一小,中学是长宁中学,1968年11月分配工作进了周家桥的国棉21厂,结婚成家在天山五村,后又在程桥二村落户。

  长宁区地处上海西部,偏离市中心,显得有些冷僻。当年有一个流行的说法:过了中山西路就是“下只角”。虽说那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了一些居民小区如天山新村,但依然改变不了陈旧的民居成片、狭窄的道路逶迤的格局,似蒙上了破落、穷陋的悲怆氛围。

  40年来,长宁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生强劲的经济发展内驱力,“旧貌换新颜”,它所发生的巨变令世人刮目相看。作为一个在长宁居住了整整一个甲子的市民,我见证了它由旧貌向新颜的切换过程。

  就以我曾经工作过的21棉所在地周家桥来说,当年四周是那般的破旧,那般的落后,狭长的长宁路从曹家渡到北新泾,两旁几乎没有一栋高级公寓,顾家弄、杨家宅、强家渡等,触目皆是低矮的民舍、狭窄的弄堂、坑洼的路面、简陋的店铺。随着我国“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1998年,这座百年老厂退出了历史舞台。厂房夷平,其旧址上新建起四个高档商住区:上海花园、虹桥河滨、虹桥新城、春天花园,长宁路也拉直加宽,俨然气派非凡!

  我于1989年乔迁到程桥二村,现在的延安西路高架线,当时铺设着一条废弃的铁路,周围长满杂草、堆满杂物,颇为惨象。周围还留存不少农田,常见农民耕耘、养畜。没几年工夫,程桥二村附近拔地而起国际展览中心及王子公寓、西郊公寓、温莎公寓、名都城等一批高级住宅区。

  要论长宁区的沧桑变迁,莫过于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崛起,它给长宁乃至上海带来了标志性的巨变,像古北新区的形成无疑具有地标性的意义。四十年前的虹桥路,其北边虽然建有西郊宾馆、西郊迎宾馆那样的高级建筑,但整体上说,那里人口稀少,阡陌纵横,给人一种空寂的感觉。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79年开始规划,1983年启动建设,引进境内外资金共同开发,采取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模式。现如今,在这块仅有0.6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已建成了一个以展览展示为龙头、以外贸中心为特征、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商贸区。世贸商城及太阳广场、金桥大厦、锦阳公寓、丽晶大厦、扬子江宾馆等一批现代高档建筑群鳞次栉比,恢宏壮观!

  前年,我为改善居住条件,迁住延安西路终端、沪青平公路启口的华菁公寓,虽说仅是跨出了长宁区界一步,但我常为依依不舍之情所萦绕,依然向往着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委实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长宁情结”……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6 旧貌和新颜的切换 2018-10-15 2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