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庭审

共同犯罪

本文字数:818

  ●事件回顾

某日,小明在银行偶遇提取了大量现金的小美,便起意实施盗窃,一路尾随小美到家,获知了她家地址后邀约小胖一同前往。当夜,小胖携工具与小明来到小美家,趁小美家中无人,二人撬开窗户,翻窗进入小美家中。在小美家中翻找现金的过程中,小胖因怕主人突然回家而萌生退意,并劝小明一同离开。小明未听劝阻,小胖就独自离开了,后小明在小美家中窃得现金4万元。

案发后,公诉机关对小明、小胖以盗窃罪提起公诉,小胖认为自己没有窃取财物,且未分得赃款,不构成犯罪。最终,法院认为小明、小胖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对二人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对小明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对小胖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

●疑问

本案法院为什么判决小胖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各行为人均需对共同故意下的犯罪结果承担责任。

●立法本意

认定二人以上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是为了解决二人以上行为的结果归属问题。

小明与小胖相邀至小美家欲实施盗窃行为时,已形成盗窃的共同故意,且二人实施了撬、翻窗户,并进入小美家中翻找现金的共同犯罪行为,上述行为均已构成盗窃罪。因此,二人均需对本案的犯罪结果共同承担责任。即使小胖中途离开,且未分得财物,仍不影响他对最终的犯罪结果承担刑事责任。但根据二人参与共同犯罪的程度不同,在量刑上予以区别。

●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条

●风险提示

一旦参与到共同犯罪中,就须对犯罪结果承担共同责任,即使没有直接造成犯罪结果发生,也不可规避刑事责任。若行为人自己放弃实施犯罪行为,且阻止同案犯的犯罪行为,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则构成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应当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因此,只有遵纪守法,不主动实施犯罪行为,不参与他人犯罪行为,才能不堕入犯罪深渊。

主讲人介绍:

杨聪宇,上海一中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爱好旅行、阅读、电影。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庭审 A07 共同犯罪 2019-09-30 2 2019年09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