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周末博客

盲盒终归只是玩物

本文字数:956

  徐荔

盲盒是个坑。从第一次抽盲盒开始就告诉自己、告诉朋友这句话,但直到现在办公桌上有十几个盲盒娃娃,脚下的箱子里还躺着一堆盲盒,我还没能从这个“坑”里爬出来。关于盲盒的成本价、利益链,其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已经有媒体陆陆续续地报道。然而,各种不同系列的盲盒依然不断推陈出新,喜欢盲盒的人还是管不住自己的手……

盲盒到底有什么好玩的?一个只能看看的公仔娃娃要卖到四五十元、甚至七八十元,值得吗?说真的,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所谓千金难买心头好,有人愿意花大价钱吃吃喝喝,有人就愿意买看似无用的玩意儿。

有人说现在玩盲盒的,就是以前收集“奇多圈”“小浣熊卡”的人。这是个暴露年龄的“标签”,其实,身边当年集卡的朋友大都更愿意把钱投资在孩子身上。少数一起玩盲盒的朋友还是理性消费为主,真的为了收集而凑齐一套又一套的只在“闲鱼”上见过。

至少从自己和朋友的心态来看,喜欢盲盒公仔主要是看中设计,或有创意、或是治愈,起码做工精良,赏心悦目。有人说,现在网络交易如此便捷,喜欢哪一款公仔,直接买就可以了,何必要花钱一个个抽?这种选择当然也是可以,但就像盲盒前经常被加的两个字“惊喜”,直接购买已经知道内容物的“明盒”就体会不到抽中自己心仪公仔时的那一份惊喜和满足。毕竟不是人人都能中大奖,在购买盲盒时,选到自己最心仪的那一款,仿佛就是“心想事成”。在疲惫工作生活之余,通过一个小公仔给自己一点小惊喜,假装自己“运气还不错”,也算是一种鼓励和安慰吧。

当然,热门的东西就会被挖掘出商机,盲盒也不例外。有人就是因为利益驱使购买盲盒。为了抽到少量的“隐藏”版公仔后再高价贩卖,他们一盒一盒“端”,或者通过破盒、称重等方式辨别公仔种类。盲盒公仔们被划分为所谓的“热款”“雷款”,交易价格也因此有所浮动。盲盒本就不便宜,在价格炒作之下,一切显得更不单纯。我有些不明白,动辄五六百,甚至价格更高的“隐藏版”娃娃有人买吗?盲盒的价值在市场运作、炒作之下,“含金量”还有多少?当热潮退去,一切缩水,“投资者”收益几何?还有“改娃”、盗版的出现,也显露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短板。

说到底,无论如何,盲盒只是玩物,利用它做什么的,终归是人。既然是玩,初衷还是开心,不要沉溺,切莫违法,就好。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博客 B04 盲盒终归只是玩物 2019-12-27 2 2019年12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