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2020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上海“两张网”带来城市温度与活力

出席全国两会的上海代表在线畅谈“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本文字数:1570

上海团全国人大代表陈靖就“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专题进行网上新闻发布,并接受媒体视频集中采访 张驰 摄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疫情期间随申码成为市民的健康身份证、潮汐式的群租难题通过一网统管完成了管理闭环、377类电子证照的运用让老百姓办事更便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是上海正在着力打造的两大品牌,也是城市“温度”与“魅力”的体现。昨天,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来到新闻中心的视频采访室,在线畅谈上海“两张网”背后的故事。

随申码成为健康身份证

疫情期间,市民出入公共场所常常需要出示随申码中的健康绿码。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陈靖介绍,“随申码·健康”服务2月17日上线以来,累计使用次数超5.2亿次。在街道社区、企业园区、政务大厅、商场医院,“绿码通行”已成为上海市民的新习惯。“它也因此成为了疫情管控期间的神器。”

陈靖代表表示,健康码只是随申码应用的开始,下一步,本市将积极拓展“随申码”应用。目前已经有一些进展,比如,毕业季到了,高校毕业生可以通过单位“随申码”投递简历,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学生“随申码”了解求职者信息。今后还将在教育、医疗、交通、文旅、赛事会展等领域拓展一批应用,为市民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便捷化的服务。

据悉,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充分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推进网上不见面办理。本市通过企业专属网页和市民主页,向“一网通办”2389万个人用户和205.8万企业用户主动推送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政策、公告及服务信息,为14万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推送税务优惠政策。依托企业服务云,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累计处理企业诉求4.5万个。

电子证照也是一网通办工作的重要抓手。陈靖代表介绍,截至目前,本市已经归集了377类的高频证照,总共9500多万张。企业和居民调用电子证照1.4亿次。以公安的电子身份证和电子驾照为例,现在群众在处理交通违法时,只要把手机打开,将电子证照调出来,就不需要再带部分实体证件了。

“我们现在正推行长三角地区电子证照互认,这样以后大家参加文旅活动就更加方便。”陈靖代表说。

一网统管精确找出群租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介绍,目前正在不断推动浦东城运系统的建设和“一网统管”的迭代升级。

他分享了几个案例,首先就是城市管理中的“硬骨头”——群租。“我们把水电煤的数据和户型、实有人口建立模型。”而通过模型计算,就可以导出精准的疑似群租案例。

此外,渣土车跑冒滴漏也是城市治理中的难题。“我们以前的管理,通常以人工布防、蹲点值守、截停处置为主。如今可以实现空中布防、全时监管、智能推送,有效解决渣土车运行过程中的违规问题。”杭迎伟代表表示,“有些渣土车司机说,自己还没到指定地点,就已接到单位通知在运输过程中有违规问题。”

在共享单车管理方面,针对有的地方扎堆,有些地方没有的情况,场景运用形成供需热力图。通过共享单车的物联网数据归集,再到两级城运中心的管理,就可以为广大市民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数据共享确保隐私保护

在“两张网”的推进中,数据流通共享成为了必须,但在此过程中如何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也显得尤为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认为要在数据流通和信息保护中找到平衡点就需要立法立规来规制。在他看来,对于数据需要合理地最小化应用。而这需要从法律制度上予以保障,设置防止滥用的制度。

其次,要从技术上来支撑个人信息的保护。邵志清代表认为,现在很多地方对于数据都是碎片化存放,多地存放会带来隐患和风险。“所以我们现在建立了大数据中心,从技术上强化它的安全职能。”邵志清代表说。

邵志清代表希望通过一定的应用场景,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加强数据的流通。他认为,数据流通、开放和共享,与个人信息保护是相辅相成的,他欣喜地看到民法典草案中也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了其中。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2020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A05 上海“两张网”带来城市温度与活力 2020-05-26 2 2020年05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