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一吐为快

“自动续费”不是“稀里糊涂”消费

本文字数:1139

  □何勇海

“肉疼!终于知道为啥我的钱一笔又一笔地消失了,都是因为包月自动续费的各种软件。”浙江湖州王女士看到银行卡一堆扣款记录,才想起自己忘了取消之前开通的各类自动续费套餐。如今,商家常常推出各种会员包月、包年服务套餐,但消费者稍不留神就可能掉进“被自动续费”的消费陷阱。2019年央视曾对50款热门付费软件做过调查,发现7成以上都有自动续费功能,很多都存在忽悠用户自动续费的嫌疑。(8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在近期媒体的报道中,有这样一个自动续费的极端案例:今年5月,南宁陈先生在电视上开通了个15元包月的VIP影视会员。开通时他并没留意到这个套餐有自动续费的提示。直到第二个月交电话费时,陈先生发现被莫名其妙多扣了一笔钱。经查询才发现是该视频套餐仍在收费。让陈先生哭笑不得的是,订单信息显示,连续包月有效期到2099年12月31日。“还好我发现得早,不然79年之后都不在人世了,这笔钱还得交。”

付费软件、会员套餐采取自动续费的策略,从表面上看,是为了方便用户,免得忘记了续费,享受不了会员套餐的优惠。而深层的商业用意则是,深谙许多用户会忘记取消,而“稀里糊涂消费”,以赚取更多的利益。因此,付费软件、会员套餐往往是将自动续费设置成系统会自动勾选的默认选项,提示自动续费的字体还很小,用户稍不注意就会忽略;甚至于自动续费开通容易、取消很难,程序繁琐。

自动续费沦为“稀里糊涂消费”,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有权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将自动续费的功能模糊处理,涉嫌违反这些规定。

因此,对于自动续费问题的普遍存在,别停留于媒体隔三差五曝光、相关专家建议消费者擦亮眼睛,谨防商家精心构建的消费陷阱。付费软件、会员套餐受到有效监管及法律规制,才是根本出路。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做好事前监管,以明文规定要求商家,不仅不能将自动续费设为默认选项,反而应通过站内消息、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清晰明确、明白无误地发送会员到期、自动续费即将扣费等提醒。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做好事后监管。比如,对付费软件、会员套餐的续费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制止违规违法行为。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后,更应及时对商家进行处罚。有专家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工信部门等应建立联合惩戒机制,比如通过黑名单制度,对违法经营、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家进行必要的联合信用惩戒。监管有力,自动续费才可能逐渐杜绝“稀里糊涂消费”。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 “自动续费”不是“稀里糊涂”消费 2020-08-18 2 2020年08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