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世明
今年央视春晚,你印象最深的节目是……
相声《如此家长》——公交车上,办公室里,人们回答近乎异口同声。
家长攀比式地报各种课外班,辅导孩子在楼道里传出的怒吼声……在社会各界都荡起回声。
笔者油然想到,其实,目下,说是“拼爹”年代,更是 “拼小”年代。怎么“拼”?
“出名要趁早”,这是张爱玲24岁时在其《传奇》再版序发出的感叹。未料,随着“张爱玲热”竟成“喻世明言”,而今又被通俗地 “嫁接”为 “学艺要抓小” “表演要趁早”,舔犊心切的家长们于此 “早”发现了“溜光(平坦)大道”,甚至是“星光(前程)大道”,便格外钟情也不吝非凡投入。
循此四顾,哪位为人父母者不是感同身受?于是乎,少儿表演热成了华夏大地一道眩目的风景线,而由腊月至正月,东西南北中都摆开了“歌台舞榭”。
首先“嗨”起来的自然是商家。还记得曾红遍一时的上海“维密秀”吧,大幕甫落,商场和主办方又出新招。岁尾年初,网络上遂“井喷”儿童走秀视频:一个个幼小的模特们浓妆烫发,着缀羽毛、颇暴露的分体内衣,装模作样地在T台上走 “秀”……这是何招?
回应:家长们有“刚需”,可以说是商机无限嘛!况且,少儿表演热是最佳吸金点,一个孩子就是一块吸金石……?
孩子表演热等于“吸金石”?无论你信与不信,反正各路商家就此广拓吸金点,遂多地上演 “少儿维密秀”!甭管“服”与不“服”,孩子们也如鲫鱼过江,纷纷被送上这样的T台……
最可叹的还是为人父母者。新春里域内确乎成了大舞台,而为了孩子们学文习艺,尽早登上大舞台,全家庭甚至“隔代”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确实要“非凡投入”呢。
比如最“烧钱”的学艺(过春节就是各地艺考),那些艺考生到底要砸多少钱?光是考前突击上课就得10万元。艺考成了多少家庭靠近“明星梦”想的独木桥,然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然也决定你的孩子能不能“过桥”,过了“桥”又能“走多远”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明知道各路商家,紧盯着孩子消费(特别是学文练艺)这块大“蛋糕”,当父母者或是信奉“早学艺早出路”或是为培养孩子们有一种爱好,更有“升华”至与时俱进的一种“新观念”:这也是素质教育之一种嘛,遂吃苦受累地陪读(更兼“掏空腰包投入”)也“不亦乐乎”。
其实,那种种成人化表演秀性感的方式,哪是“锻炼孩子的胆量”、什么“素质教育”可以解释的?人生最纯真的美好时光哪里还有少儿的纯真?而家长见其反而沾沾自喜,甚至 “吃糠咽菜”也要供养(花销实非一般工薪族可以负担),以为赶上全民重表演、学表演成时尚的“浪头”,就更要检讨在急功近利的“金”风吹拂之中,是否利令智昏?
令人拭泪的仍是孩子们。
岁尾,各地跨年庆典,年初,各行各界春晚,荧屏满目综艺晚会,孩子登台的越来越多了,且越登台越显小。那两登央视春晚的邓鸣贺,因 “初鸣息声”于九岁病夭而令人扼腕,更小其几岁的“后浪”已争先恐后地涌上各地“沙滩”。
毕竟是孩子,新鲜劲儿保持几时?能不乏不累么?于是,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新春晚会上,一名3岁女童参加舞蹈表演时,因6点即起床排练,犯困直接趴在舞台上睡着了。老师和家长上台两次也没能把她真正叫醒,最后,睡娃一句:“怎么办哪?我真的很困啊!”一下萌翻全场,也会溅泪舞台吧!
而突来的寒潮之中,哪些排练场保暖“达标”?这时就应了东北三省一句俗话:美丽冻人,瑟瑟发抖之际,看着纯真、美好的少男少女,或浓妆艳抹,穿着薄薄的纱裙,或呵着寒气,发出颤抖的声音……当父母的谁不心痛,孩子们又何故恁般辛劳,如此被“拼”?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