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随笔

曲高和不寡

本文字数:1491

  □朱林兴

曲高和寡。意即曲调高升,能跟着唱的人就少。延伸之,知音难得。此成语出自战国·楚·字玉《对楚王问》:“艺曲弥高,其和弥寡。”这并非是绝对的。曲高和不寡,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可以见到的。以往,一提到美声,很多人就会想到,歌唱家在舞台上身穿礼服演唱的场面,这种音乐类型似乎与大众天然有距离。但是,近些年来,情况大为改观,美声渐入许多人心中。

最近,一件事也改变了我对曲高和寡的看法。原先,我以为诗书读者少,没有人要看。但事实并非如此。日前由《田园书画院》平台推出的两个帖子:一个是拙文《晒太阳,采天下精华》(八幅由本人书写的诗和条幅),一个是《朱林兴书段双锁画田园诗》  (段双锁系山西知名版画家、灵石县美协主席,田园、真名耿凤琴系山西知名诗人、中国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山西诗词协会会员)。

这两个帖子出乎意料地收到了好效果。阅读量前者四百多,后者五百多。书画是艺术,与条幅或诗组合融合,就读者而言,更能吸引眼球、引发思考,丰富作品所表达意涵。有二十多位朋友(包括七八位不熟悉者)留言支持,高度肯定这种组合、传布方式。还有八九位读者犒赏。钱不多,但体现了读者对这类作品的喜爱和对作者的尊重。最近还有两位朋友向我索要其中两个条幅(一条是:不懂感恩者注定没有未来,德位不配者必有祸;一条是:幸福是灵魂的香味,上天掷到人间最难思忖的诱饵,未得之则魂牵梦绕,得之则不珍惜。满足才是最大的幸福)。他们说,这些条幅充满生活哲理,挂在家里频添文气,更能鞭策励志。

曲高还是有人和的。这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类似美声、书画等精神层面的需求正在日益扩大和深化。俗话说:萝卜青菜各人欢喜。当今社会是多元社会,虽然遍现浮躁,乃至伴有低级庸俗下流之浊音,但是,仍不乏崇尚文化和高雅艺术者,书画展现艺术魅力的空间很大,喜欢书画者会越来越多。

我是个书法爱好者,在书法领域还是个小学生。对书法作品进行分类评价的首创者是南朝梁·庾肩吾,后人以此为基础,演绎变革,至清·杨景将书法分为  “神韵、古雅、潇洒……妩媚”二十四品。按杨景之标准,恐我的习作只能称为毛笔字,根本称不上书法作品。我是有清醒认识的。所以说,我这两个帖子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品位较高的“段画田诗”。如我今天的书法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么,可以想信它们或许会赢得更多的读者。

当然,曲高和不寡是有条件的。关键是“曲”要充满阳光、正气,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反映广大群众意愿;同时质地要高,守正创新,遵循艺术规律。如书法之曲可分为真、篆、隶、草;书法之技可分为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书法之曲可以千姿百态,书法之技可以玄妙无比,但千变万化、万化千变,都不得背离书体之渊、书技之源,即有悖于书法是汉字艺术化之本质;再次形式要多样,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形式多样,但不能任意妄为,凭空臆造,或媚俗低级,以及充斥铜臭味。

反观当下现实生活中,确也存在“曲高和寡”的情况。一些文化艺术家或偏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脱离现实生活、脱离群众,追求所谓的纯艺术;或崇尚虚无主义,背离艺术规律,如此等等搞出的“曲”,固然很“高”,但只是“飞机上吊大闸蟹”,和者甚少,群众自然不欢喜。如近些年来,有些书法名家,故意标新立异、故弄玄虚、卖弄风骚,其书法作品,形似虫屎狗尿、枯木烂叶、天书神符。横看竖看从中找不到一点汉字基因气息,嗅不到丝毫的上乘艺术的芳香。他们不知趣的是,“高曲”出天价,结果是,和者寥寥,只能自娱自乐。

如此“高曲”,本质上是对汉字的不尊和亵渎,又如何能赢得读者的认同而不寡呢!?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 曲高和不寡 2021-04-07 2 2021年04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