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寒
袁枚写诗的灵感
在《随园诗话》里,袁枚写了两则例子,说明这位清代才子作诗时是怎样从“村童牧竖一言一笑”中吸取灵感的。
其一:某年10月,听到随园里的挑粪工劳累后,在梅树下歇脚时喜滋滋地说:“有一身花矣!”,于是,袁枚作诗两句:“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其二:袁枚二月出门,送行的野僧说:“可惜园中梅花盛开,公带不去!”于是,他来了灵感,随口作诗:“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
挑粪工和野僧不懂写诗,但他们出其不意的发现却令袁枚倾倒,并引发灵感。
知识和信仰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知识”和“信仰”两个词常被一些思想家论及。如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说:“信仰决不是知识,而是使知识有效的意志决断。”美国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则告诫:“有两件事是我最憎恨的:一是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一是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得更为直白:“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
先哲的名言昭示人们:知识不等于信仰(敬畏)。无知者会“无畏”,有知者也会“无畏”;需要提防“无知者无畏”,更须警惕“有知者无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