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随笔

老三届同学阿福

本文字数:1054

  □王智琦

今年华师大将举行建校70周年校庆和中文系建系70周年系庆,校友会专门做了一个小程序,打开中文系78级二班页面,有38个虚拟头像将被激活。但我知道,有两位已经永远离去,阿福是其中之一。

阿福是1949年生人,属于老三届。当年78级大学生有个明显特征,就是老三届居多,中文系尤甚。像我班38个同学中,中学应届毕业生才5位,同学年龄相差最大者竟有16岁。宿舍6人,除我是应届生外,有4位老三届,来自江西、安徽、崇明、川沙等地,其实都是插队在外的上海人。阿福骑着一辆28吋永久牌加重自行车,说话带有较重的川沙口音,见我怯怯地望着他们,很有些不屑:能考进大学,运道好的。

不得不承认,文科生老三届基础知识扎实、社会阅历丰富、理解能力超强,应届生很难望其项背。但文科生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点也多,年轻、记忆力强又成了我们的优点。1979年的春天,我们已在大学校园里读了大半年,每个学期都有七、八门课。临到考试前,阿福总是如临大敌,晚自修回来还在帐子里念念有词,清晨又围着宿舍楼前的小操场喃喃自语,搞得我也很紧张,生怕过不了关。

记得选修宋词课,老师是中国著名的宋词专家,讲课很是生动,考试只要老师随挑一首词,能熟练背诵即可。我听了欢呼雀跃,阿福却愁眉苦脸,老三届毕竟记忆力不如我等。我拿到的是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不算难,我一气背出,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点点头。阿福抽到柳永《雨霖霖·寒蝉凄切》,更容易,阿福却呆了很久。我以为他背诵疙里疙瘩,阿福却摇摇头:我和老师在讨论柳永词的意境。阿福很陶醉的样子,我的脸红了,为了自己的浅薄。

阿福已婚,但他对家庭却极少谈起,只知道他有个女儿,妻子在医院工作。那个年代大家都发狠似地读书,很少有花前月下的爱恋。阿福见我有信来,就悄悄凑上来:女朋友来信啦?我大方地把信一摊:同学写的,哪来女朋友!阿福就意味深长地看着我:眼睛要看看清爽,不要到辰光懊恼。

毕业后各奔西东,阿福是老三届又有家小,还是分回川沙,听说他先到中学后又转调第六师范学校,当上校中层领导,又较早评上高级职称,很为他高兴。我因杂事缠身,渐与阿福断了联系。大概是2013年微信刚兴时,福建同学在微信群里说:阿福走了,我还问调到哪里去了,却不知阿福因肝癌而去世,只有极少几个同学送了终。看来阿福临终之时,对我还是“看不上眼”,连声招呼也没打。

现在我也过了花甲之年,对阿福那些不经意的话有了深切的体味。当时很多话不懂,以为在故弄玄虚,轻描淡写地就放过去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B07 老三届同学阿福 2021-04-07 2 2021年04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