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庭审

冒充教育工作人员,假借办入学行骗

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3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本文字数:1011

  □见习记者  陈友敏

通讯员  张熠

本报讯  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近日办理的一起案件中,梅某某抓住部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配合朋友冒充教育工作人员,借口办理入学,以收取打点费、好处费等名义,骗取多名家长共计人民币110余万元。

梅某某是一名环卫工人,每月收入5500余元。工作之余,梅某某喜欢和朋友一起踢球、喝酒、唱歌,小李就是他的玩伴之一。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小李告诉梅某某,现在很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学校,家长就会找人疏通关系,自己则帮家长们介绍学校,从中获利。梅某某觉得有利可图,提出要一起加入。

2020年8月5日,小李找梅某某帮忙配合冒充教育工作人员和家长见面,称自己已经承诺刘姓家长可以帮助其儿子办理某实验学校的借读,并约定下午见面收取定金,梅某某答应下来。到了约定的时间,小李首先进入咖啡厅和家长见面,几分钟后,梅某某佯装才刚刚赶到。小李向同桌的刘姓家长介绍梅某某为该实验学校所属的员工,可以帮助办理入学手续。简单地打完招呼后,梅某某直入主题,承诺8月10日就可以带他们去办理借读手续,但是需要当场支付60余万元定金,办理失败将会全额退款,又提出自己是学校里的人不方便直接收钱,让他们将钱直接转给小李。交易完成后,几人先后离开了咖啡厅。

骗得钱财后,梅某某继续帮助小李“打配合”。8月9日,刘姓家长打来电话询问入学进度,梅某某解释说学校领导刚旅游回来,还没碰过头。8月10日,则说遇到了困难,要12日才能办理。就这样一直推拖到了8月23日,梅某某直接失联了。2020年9月11日,刘姓家长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经查,这并非是梅某某第一次配合小李冒充教育工作人员欺骗家长钱财,2020年4月-8月,他冒充某区教育局领导和家长见面,以帮助两个小孩入学为名骗取家长40万元,5月,冒充民办某中学老师与家长见面,以帮助转学为名骗取家长13万元。

检察官认为,梅某某在明知小李系以帮助被害人儿子办理入学手续为由对被害人实施诈骗的情况下,仍通过与被害人见面、与被害人家属打电话等方式冒充教育工作人员,帮助小李,导致被害人相信小李的谎言,致使多名被害人被诈骗人民币110余万元,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涉嫌诈骗罪。

今年3月25日,梅某某因涉嫌诈骗罪被普陀区检察院提起公诉。4月7日,普陀区法院判处梅某某犯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3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庭审 A07 冒充教育工作人员,假借办入学行骗 2021-05-11 2 2021年05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