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翟梦丽
本报讯 从广州赶飞机回上海参加研究生考试初试的张先生却不幸遇上了飞机延误,更糟糕的是耽搁了他当晚预定好的核酸检测,使他不得不第二天再赶去进行核酸检测。航空公司给出的理由是流量控制,张某某却认为这不过是航空公司用来规避自身责任的幌子,一怒之下将该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交通费30元并正式书面道歉。日前,长宁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起案件。
在法庭上,张某某首先演示了交通费30元的具体由来。“按照百公里油耗乘以我家到核酸检测点的距离再乘以油价。”经过一番推算,按照地图上驾车距离,最后得出交通费往返为25元。张某某当庭更改了自己的诉请,要求航空公司赔偿交通费25元。
随后,法官解释,本案案由为航空旅客运输合同纠纷,要求赔礼道歉这项诉请不属于合同责任的承担方式,张某某表示接受,撤回这项诉请。
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当天张某某所乘坐航班晚点的责任究竟在谁?在出示证据环节,航空公司代理人向法庭出示了一组从民航运行系统中调出的该航班信息,显示航班延误确实由于流量控制。张某某对这一解释表示认可,但他认为,“被告没有搞清楚流量控制的含义是什么,也没有认真看我的诉请。”
在原告的诉状中,他写道:我学习了相关航空知识和研究了飞机起飞顺序,怀疑航空公司故意发布流量控制而规避自身原因和责任。法庭上,他提出疑问,既然是因为流量控制,那为什么当天由广州飞往上海的三架航班均晚点后,没有按照原本起飞时间先后顺序起飞,自己乘坐的航班原本排在第二起飞,最后却最晚起飞。“所以我认为是公司的问题导致了我的航班起飞最晚。”张某某说。
然而,张某某的这一系列推断并没有依据支撑。“如果发生流量控制,是否有规定要求起飞顺序应根据各航班原定起飞时间确定?”法官问。张某某表示自己咨询过,没有得到航空公司和机场当面确切回复,但可以现场打电话向塔台求证。
航空公司代理人对此问题做出解释,“负责调度航班的空管人员会综合协调航班起飞,能不能起飞不是航空公司说了算,是由塔台来决定。”代理人表示这一说法是经由塔台方面确认过的。
原告张某某表示,如果是塔台的问题自己就没有疑问了,但他接下来会继续投诉。在最后的陈述中,他称想要通过这个案子推动中国民航管理水平的提升。
庭审结束后,原告张某某撤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