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法治报通讯员 曹赟娴
暑假还未过半,各地已接连发生多起儿童溺水事故。每一起事故背后,都是一个心碎的家庭。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也审理过一起类似案件,法院如何判赔?
4名少年结伴野泳,1人不幸溺亡
暑假期间,小鸿的玩伴小荣兄弟俩和小鹏邀请他一起去游泳。不过,“泳池”是绿化带内的两个大水池。此前,小荣兄弟俩和小鹏已经多次在这里游玩嬉水。
然而,他们4人并不会游泳。来到水池后,每人从岸边拿了一块黄色泡沫板下水,打算像之前一样,借助泡沫板的浮力在水面嬉戏。
突然,意外发生了。小鸿抱着泡沫板向深处走去时,脚下一滑,整个人没入水池,手里的泡沫板也随即脱落。
眼看小鸿在水里扑腾了几分钟后失去了动静,小荣兄弟俩和小鹏慌忙跑回了家,谁都没敢和家人提起这件事。次日,小鸿父母到派出所报案,已经溺亡的小鸿这才在水池中被找到。
父母怒告水池管理方和3名同伴,索赔137万元
案发水池所处的绿化带,是由林业站发包给工程公司,工程公司又转包给绿化公司施工养护,小鸿父母遂将林业站、工程公司、绿化公司,还有小荣兄弟俩、小鹏及其监护人告上法院,要求9被告连带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137万余元。
小鸿父母认为,该水池作为对外开放的公共场所,却没有设置围栏和警告牌,也无人值班看管,正是疏于管理和违规施工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小鸿溺亡。同时,小荣兄弟俩和小鹏邀小鸿游泳,发生意外后却未进行救助,也需承担责任。
被告绿化公司辩称,在园林养护期间,自身并无看护、防止未成年人游泳的安全保障义务,涉事地块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也均合法合规。而小鸿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野外游泳没有充分认识,父母亦未尽到监护义务,小荣兄弟俩和小鹏也未尽到救助义务,故责任不在自身。
小荣兄弟俩一家和小鹏一家则分别表示,愿意赔偿两三万元。
法院:判赔61万余元,关键在于过错责任的认定
浦东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中,依据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绿化公司作为承包人,因其过错造成损害的,应由其自身承担责任,工程公司无责。同时,林业站与工程公司系委托代建关系,建设活动的后果和责任均由林业站承担,因工程公司无责,故林业站亦不承担责任。
绿化公司作为案发绿化带的管理人,在涉事水池旁未设置警示标志,也未采取其他防护措施,且未安排人员对区域进行安全管理,故其未尽到谨慎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存在过失,应承担一定责任。
小荣兄弟俩和小鹏邀约小鸿至水池游泳,发现他溺水后却未尽力进行有效施救,事发后仍隐瞒不报,故3人存在过错,且相互间具有意思联络,基于共同的过失导致损害后果,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3人尚未成年,由其各自的监护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此外,小鸿自身未能充分注意安全,应自负一定责任;小鸿父母作为监护人,对其未尽到监护责任,亦应承担相应责任。
综上,浦东法院判定绿化公司承担30%的责任;小荣兄弟俩、小鹏的双方监护人分别担责10%、5%,并互负连带责任,共计赔偿61万余元。二审法院同样予以维持。
法官说法>>>
多方合力
方能避免“夏日的悲剧”
本案主审法官董迪思表示,夏季野泳事故多发, “谁来担责”成为纠纷焦点。本案中,绿化公司的管理缺口、小鸿和伙伴们安全防范意识的缺失、家庭监管教育的缺位,共同酿成了这起悲剧。从长远来看,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还需要从设施建设、管理方式、自救教育等方面着手,多方合力才能奏效。
一方面,水域管理部门需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另一方面,父母作为监护人,学校作为主要教育场所,都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平安成长;孩子们自身也应该提高重视,珍爱生命,切勿野泳!(文中均系化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