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青春

这条“绿色通道”为8岁的他开启

本文字数:1700

  □法治报记者  徐荔  法治报通讯员  孙晓光

“心理辅导刚开始时,小明的画还算色彩丰富,主题也较为鲜明,但慢慢地,后来几次画画,用到的颜色越来越单一,图案也变得黯淡起来。”小明所在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经过观察分析,虽然小明表面上似无明显异常,但这个经历重大变故的孩子,心灵所承受的冲击和压力,常人无法想象,那些积压情绪潜伏着,随时可能爆发,也可能失控。

2年前,8岁的小明成了一起刑事案件的“目击者”,他亲眼目睹至亲被害。了解此案情况后,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一条对小明的心理救助“绿色通道”也随即开启。

开启绿色通道,刻不容缓

2019年2月的一天,小明的母亲在家中被害,刚放学回家的小明目睹了一切……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该案,立即通知心理咨询师到“一站式”取证救助场所进行心理干预,为侦查人员收集关键证言提供保障,并为小明提供综合救助保护。

在“一站式”取证过程中,一个“心理辅导救助小组”也迅速成立。奉贤区检察院、区公安局、区未保办、区教育局等第一时间启动“心理救助绿色通道”,立即对小明开展心理观察评估,并由区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指派资深心理咨询师长期指导,校方心理辅导徐老师负责日常跟踪、定期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

“经历过重大变故的孩子,心理变化会有一个潜伏期,应激反应一般不会立即出现,而是之后一二个月逐渐显现。”了解小明情况后,徐老师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实时与区检察院案件未检办案组姚倩男检察官、区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的张老师保持联系,三方定期反馈跟踪小明的情况。

通过沙盘游戏、涂鸦画画、交流谈心等专业心理疗法及心理疏导,徐老师注意到小明的变化——从无明显异常情绪,到逐渐出现应激反应,规避刺激话题、寻求安全感依赖感等。交流谈心中,小明更多是沉默寡言,回答问题前后表述矛盾,不愿敞开心扉,心理问题显现。随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建设,小明逐渐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结合青少年社工对小明家庭情况、近亲属状况的社会调查,小明不仅具有潜在的心理危机,还面临监护缺失、生活失助的困境。经多方协调,小明被妥善安置在姨妈家生活学习,由青少年社工跟进帮助辅导家庭作业学习,密切关注心理情绪变化。奉贤区检察院还为小明落实了司法救助,发放司法救助金,对接学校及社区,共同帮助解决小明的生活和心理困难。

综合救助平台,全面保护

这条引导小明逐渐走出心中阴霾的心理救助“绿色通道”不是第一次开启,它是奉贤区检察院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落实全面保护,搭建一体化综合救助平台的重要一环。

为规范心理救助流程,奉贤区检察院与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区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会签了《关于对未成年被害人适用心理疏导的实施办法》,在“一站式”办案救助场所实现“心理疏导师+咨询师”团队轮值,保障侦查人员办案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心理疏导的专业性和灵活性。

2015年,奉贤区检察院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一站式”办案救助工作机制,并于2018年,将未成年证人纳入“一站式”工作范围,拓展保护半径,提升保护成效,科学评测各阶段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次年,奉贤区检察院还将青少年社工队伍引入“一站式”机制。

秉持着对未成年人全面综合保护的理念,奉贤区检察院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将“一站式”从最初的取证场所逐步升级为集询问、心理、医疗于一体的综合救助平台。

目前设立在奉贤区的三个“一站式”取证救助场所,覆盖了全区27个公安派出所,保证涉及未成年人案件100%在“一站式”取证救助场所办理。截至今年年初, 已提前介入30余起疑难复杂案件,有70余名未成年被害人、近30名未成年证人在“一站式”取证场所接受询问,对50余名未成年被害人、近20名未成年证人进行心理疏导,为60余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案件给未成年被害人、未成年证人带来的冲击与伤害有可能短期内体现不出来,但如果不在第一时间加以干预和帮助,孩子的一生都将受到负面影响。”奉贤区检察院“未小贤”未检办案组负责人黄冰洁检察官这样说道,“也许我们不能陪他们走完剩下的人生,但我们想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温暖而坚实的拥抱。”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青春 B07 这条“绿色通道”为8岁的他开启 2021-07-27 2 2021年07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