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明迈律师事务所 严绿臆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让员工把公司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最好的方式是让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由此引发了股权激励的盛行。
每次和顾问单位的老板谈员工管理问题时,或多或少都会听到一些抱怨:很多员工说一件事就干一件事,从来不多干,不说就不干……
这几位老板创办的企业在细分领域都是数一数二的,但他们遇到的问题也是所有行业、所有发展阶段的企业都会遇到的。
在躺平主义蔓延的今天,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难度确实很大,要解释这一现象,人性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在《活法》这本书中把人分为三类,自燃型、点燃型和阻燃型。
自燃型,即无需借助外力、不用别人督促,自己就可以熊熊燃烧的人,这一类型的人自我驱动力强,做事积极主动,是各企业都渴求的。
点燃型,即需要借助外力才能点着,他们像是火柴,给一点火星就能燃烧起来。
阻燃型,即不管外界如何刺激,我自岿然不动的人,不论给予其多少能量,都无法燃起他的火苗。
在企业中,员工同样也可分为这三种类型,但是,自燃型、点燃型、阻燃型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员工的经历、需求、所处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发生变化。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求大体上可以分成:生理需求,即生存所需的根本需求,包括对水、食物、空气等的需求;
安全需求,即对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求;
社交需求,即对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的需求;
尊重需求,包括尊重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即追求自己的能力或潜能的需求。
放在职场上来看,有的员工成为了熊熊燃烧的火把,而有的员工成了不愿翻身的咸鱼,也并非没有原因。
自燃型员工可能是由于其需求持续得到满足,点燃型员工是由于其需求间歇性地得到满足,而阻燃型员工则可能没有需求或者外界满足不了其需求。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阻燃型或点燃型也有可能变成自燃型。
人的基本需求是相通的,而一旦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其他更高层级的需求则各不相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质上是合作关系,员工难以被激励,可能是用人单位无法满足劳动者的需求,也可能是没有准确找到劳动者的需求。
不同个体、不同阶段、不同状态的需求都在变化,所以在劳动关系中,与员工保持顺畅的沟通是管理层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此外,激励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管理层不要单方面“画大饼”,还要学会使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当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让员工把公司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最好的方式是让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由此引发了股权激励的盛行。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