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访“崇明竖河镇大烧杀”遗址

本文字数:1573

  石  路

这是崇明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日。1940年7月30日,侵华日军在崇明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竖河镇大烧杀。据《崇明县志》《竖河乡志》记载,当日,镇上火光冲天,子弹飞射,100多名老百姓被日寇无辜杀害……由此,每年7月30日,竖河镇上常有人因为买不到豆腐而吵起来,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烧“庚饭”,祭祀大烧杀死难者。志愿者讲解员小刘一边作详细介绍,一边语句中不时流露出忿愤不平的情绪。

一天上午,我随东平镇青保办近30名师生代表,前往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市民修身行动”市级示范点——崇明竖河镇大烧杀遗址及侵华日军竖河镇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这处遗址在崇明岛可谓家喻户晓,我也早有耳闻,但正式前往还是第一次。为了这次参观,我早早查阅收集相关资料,提前做好功课,以便在实地参观中能更好地了解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竖河镇大烧杀遗址坐落在崇明竖新镇跃进村10队1017号,占地面积5.3亩,内设竖河镇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碑、3000平方米祭扫广场和300平方米的侵华日军竖河镇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该遗址及纪念馆由崇明区竖新镇人民政府、区教育局共同出资修缮、新建,并得到了区委宣传部、区档案局、区文史研究委大力支持、指导。该处遗址及纪念馆于2015年7月30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走进馆内,“前言”中这样写道:1938年3月18日,日军步兵101师团第103联队谷川幸造部千余日军乘舰船在崇明新开河镇以西海桥港登陆,随后占领县城及各村镇。崇明沦陷期间,日军大肆烧杀掠夺,伤害无辜,先后制造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惨案。其中,竖河镇大烧杀最为惨烈,遇难同胞达120余人,伤者数十人,镇上90%以上房屋被焚毁。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崇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成立“民众抗日自卫总队”,与日寇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壮丽史诗。

据当地幸存者黄彪老人回忆,大烧杀那天早上8时,竖河镇早市还未散尽,街道米行、典当、布庄、药店、栈房、饭店、南货点等店铺生意红火,顾客络绎不绝。当时年仅16岁的黄彪正在街头玩耍,突然来了一支日军部队,分乘2辆军车迅速扑到镇上东市梢。

“我当时在一家羊肉店门口,一个日本人把我叫去镇上开会。”黄彪被驱赶到街北面的一座寺庙里,庙里空地上已站满了人。“我粗粗估算了下,差不多有200余人,都是镇上的商铺店主、小贩、顾客和居民,几乎全是男性。”

“日本队长要大家说出民众自卫队,也就是游击队,不说出来就枪毙。镇上有个人叫詹锦云,蛮活络的,他对日本人说,‘游击队,游东击西,我们老百姓哪知道他们在哪里?’他旁边的一个鬼子瞪起大眼,一记刺刀向他胸口扎去,他倒在了血泊中。”

这个场景,正是纪念馆展出的大烧杀连环画中的惊心一幕。当时,日军首领叫嚣:“今天不说出游击队,就像他一样统统地刺啦刺啦(枪毙)……”但出乎日本人的意料,在枪杀几位村民后,没有人站出来指认游击队员。

“鬼子就把我们从院子赶进屋里,堵住门口用机枪狠命扫射。开枪后,他们又用刺刀一个个戳过去,我幸好没被戳到。”随后,日本兵把庙门口一间空房内的麦秸秆丢进屋,点火焚烧整座庙宇。“满屋子烟雾,窗边有张凳子,我就爬上去,跳窗出去。”

史料记载,日军在大烧杀后,又回到镇上,沿街挨家挨户点火焚烧,整条街市陷入一片火海中。大烧杀殃及18个村庄,焚毁的商行作坊100多家,民房1400多间,财产更是无法统计。除少数外逃者外,镇上妇孺几乎全部罹难,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镇瞬间化为焦土。

在邻村做村干部的志愿者小刘在详细介绍了这一事件后说,为了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竖河镇大烧杀幸存者的后人还一轮一轮接力调查、求证,齐心找寻那些死难者和幸存者的名单。当地一些居民有的为此走上了民间收藏之路,到处收集这段历史的印记。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 访“崇明竖河镇大烧杀”遗址 2021-09-13 2 2021年09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