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辉
针对流量至上、违法失德等文娱领域出现的问题,中宣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随即,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从严整治艺人违法失德、 “饭圈”乱象等问题;之后,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全国文化和旅游行业加强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文化和旅游系统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这些,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的放矢;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对症下药。换言之,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既是对一段时间以来兴盛的畸形审美“亮剑”,也是对一部分艺德失范的劣迹艺人“开刀”。
近年来文化文艺领域综合改革取得成效,导向鲜明、积极向上的主流态势不断巩固。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文娱领域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艺人,败坏行业形象,损害社会风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在我看来,问题艺人,劣迹艺人,不是病毒,胜似病毒。尽人皆知,病毒,是最原始的生物。但凡病毒,都很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尤其是去年以来,耳闻目睹新冠肺炎病毒横行世界、波及全球的人们,对小小病毒的大大危害,有了全新的认识。
劣迹艺人,堪比病毒。所不同的是,渗透力很强的病毒,既看不见更摸不着。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问题艺人、劣迹艺人,非但看得见摸得着,而且有一“艺”之长,粉墨登场后,在一些涉世未深、良莠不辨的受众面前,颇有诱惑力与杀伤力。在一片喝彩声中,耳濡目染,不知不觉被其影响。虽然,他们不像新冠肺炎病毒,一两个星期就会发病,不及时治疗,未对症下药,轻则导致病情恶化,重则可能一命呜呼。可是,他们带来的危害,具有后延效应、累积效应。后延到一定时日,累积了一定的量,说不准哪天就爆发了。
艺人,既是公众人物,拥有和知名度相匹配的粉丝和支持者,又是精神食粮的生产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只有德艺双馨的人,才具备在舞台、荧屏亮相的资格。反之,不谙世事、不辨是非的粉丝,就容易热衷追捧、盲目跟风,还可能造成群体性的恶劣行为发生。就像某一个人感染了病毒,倘若不能及时发现和遏制,很快就会传染一群人,甚或无数人一样。
然而,当下一些“造星族”,对艺人们的德行优劣,毫不介意不说,有的还推波助澜——即 便 是“缺 德”的、“带毒”的表演,不但宽容,而且欣赏。以致某些艺人,目空一切,扰乱娱乐圈;知法犯法,波及到社会。一段时间以来,不说问题艺人、劣迹艺人涂脂抹粉、五花八门的丑陋表演,单是常人不能为、不准为的漏税、吸毒、嫖娼等现象,在少数艺人身上,屡禁不绝,时有发生。其所以然,与有人捧场,有人助威密切相关。
近些年来,在我们身边,即便是问题艺人、劣迹艺人,也都成了“特殊一族”。其他公民不能做的事,艺人但做无妨;其他公民做了成为丑闻的事,艺人做了却成了津津乐道的“隐私”。何以如此?某些“娱记”、少数媒体,当记“首功”。留心观察,便会发现,当下某些娱记,专找艺人的行踪、言谈,作素材,写文章。更有甚者,如蝇逐膻,哪里有艺人的龌龊踪迹,他们就往哪里钻。非但津津乐道,还要添枝加叶,精心炮制后,如同提供美味一般,提供给媒体。而某些媒体,对此类货色,也情有独钟,非但热情欢迎,而且热心传播。这不是放开嗓门,为之大造声势、大唱赞歌么?
有句成语叫正本清源。本之不正,源之不清,劣迹艺人就有生存的空间、发作的土壤。听任问题艺人、劣迹艺人逍遥自在、天马行空,轻则失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功能,重则可能瓦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唯有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做好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像扑灭病毒一样,采取硬手段、拿出硬措施,坚决遏制歪风邪气、铲除其滋生土壤,从实从严加大文娱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力度,培育坚守初心、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营造积极向上、充盈正气的文艺生态,才能还文娱领域风清气正的本来面目,发挥其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特殊职能。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