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非
前阵子有留沪朋友抱怨“生活没有归属感”。到底什么才是“归属感”?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一个人倘若被认可、被在乎、被需要,便会得到内心的富足,对所在的城市就会充满安全感和归属感。
今年是我来沪的第七个年头,在我的内心,上海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这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无论你多么的平庸,只要奔着目标努力,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不管你是起早贪黑的外卖小哥,抑或是赶早高峰地铁的白领,努力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曾经数度登上热搜的“外卖小哥考上名校研究生” “高校保安通过法考”等词条,无一不反映出人生处处是际遇,机会总是把握在自己手中。
生活在快节奏的大都市,周围很多同学工作之余依然不忘“充电”,有人还在为实现读博梦拼搏,有人已为留学梦准备数年,有人仍在考编之路奋斗着……追逐梦想的路上总会有人同行。
我很庆幸读研期间结识的姐妹,毕业后依然是很好的朋友,这也使得我和这座城市建立起很好的情感链接。我们约定一起找工作,一起租房,一起备战法考,一起领取法考证书等,这里承载了太多我们共同的美好回忆,见证了我们一点一滴的努力与回报,每一帧画面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尽管现在多数朋友已经成家,不能陪伴彼此左右,但我们依然是对方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生活中受挫也是第一时间找对方倾诉,因为无论对错总有人为你撑腰。这何尝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工作以来,我也有幸遇到了多位人生导师。在当下极其“内卷”的工作环境下,我很庆幸没有遭遇过“996” “5+2” “白+黑”,而是遇到了诸多犹如导师一般的职场领路人,实现了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型。前辈们总会亲力亲为做好传帮带工作,不仅不遗余力地传授以往成功的工作经验,而且会给予职场小白很多试错机会。因此,我也很快从小心翼翼的工作状态中调整过来,不再有畏难情绪,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真正的归属感,源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倘若能够使自己与周围环境建立很好的链接,便会心有所属,找到生活的归属感!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