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周末博客

风雨

本文字数:925

魏艳阳

在长久的酷热之后,上海终于迎来了台风和降雨,似乎夏天的余威即将过去,可是在其他很多地方,天气的喜怒无常所带来的后果,却远不会那么简单地一笔勾销。今年夏天,南方很多地方遭受了异常严重的旱灾,很多长江中下游的粮食种植地,在往年本该防汛抗涝的时候,猝不及防迎来了一场大旱。

在“粮食是从超市货架上长出来”的今天,很多人其实理解不了干旱真正意味着什么,这不是什么可以拿出来惊呼“多少年一遇”的奇闻,用不着“多少年一遇”,仅仅一场小小的旱情,一场在关键时刻缺失的雨水,即使庄稼最后抢救回来了,抗旱付出的代价也已经抹平了一个普通农民这一年的微薄盈利。

不是没有绝收就意味着胜利,不是最后收割上来了就值得庆祝,很多人只看到“成功抗击旱情”“保住稳产目标”之辞,却看不到背后的人。如果稻子收上来卖一斤亏一斤,就像商人做生意成一笔亏一笔,这时候到底是该哭还是该笑?种子、化肥价格年年上涨,只有粮食收购价龟速前进,这其中还不算农民把自己的一整年的人工无奈贱卖甚至倒贴。

有时候和朋友们聊天,我常常开玩笑说,“哪一天我倦了累了不想干了,就回家种地去”,但我心理明白,我早已种不了地了,我吃不了那个苦,也没有种地的知识。想起小时候,每年春天,村里的男劳力们都要被集结起来,抓紧时间整修沟渠,最重要的是,把那台架设在池塘里的、负责整个生产队灌溉任务的抽水机认真检修一番。那台隆隆作响的机器没有哪一年不被开机抽水的,因为没有哪一年有所谓真正的“风调雨顺”。

在农村土地逐渐开始流转承包之后,机器渐渐少有人问津,整个生产队的男人都围绕它忙活的场景再也不见,直到有一天,父亲突然拎着一个巨大的生锈的机器回家,跟母亲说这是我们家分到的。原来,这就是那台抽水机的一部分,因为是村集体财产,在废弃不用之后,决定拆了每家分一点铜线铁块……

这个生锈的没用的东西至今放在我家柴房里,上面覆满了灰尘与鸡粪。村里的土地渐渐转为他手,我也渐渐去到越来越远的地方求学,父母告诉我要摆脱农民的身份,于是我也就真的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只是我走过了那么广阔的天地,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却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在繁荣如此的今天,种一把水稻还是那么险和累。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周末博客 B04风雨 2022-09-09 2 2022年09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