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矿泉水先递给谁

本文字数:1289

□刘吉同

我爱看体育比赛,尤爱看有我国运动员参加的球类比赛,比如CBA、女足、女排等等。看得多了,发现一个“现象”,运动员每下场休息,场外工作人员都连忙将矿泉水递去,有的还为他们披上宽大的毛巾。这些温馨和暖人的画面,我在荧屏上看到了无数次。

矿泉水为什么先递给他们?因为运动员最辛苦,最需要。激烈的比赛使其大量流汗,短暂的休息就是为了补充体力,此时急需喝水,理应递去。因为他们是冲在笫一线、夺取胜利的直接承担者。  “摘金夺银”也好,为国增光也罢,全靠他们。没有他们,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服务好他们,是场外工作人员的天职。矿泉水先递给他们,责无旁贷,天经地义。

那么,  “场外工作人员”能不能喝呢?能,当然能。教练是现场比赛的直接指挥者,是整个“球队”的灵魂,自然有资格喝。队医呢?直接在一线和二线扶伤救治,也应该喝。就是后厨的大师傅,也不例外,没有他们做出的美味可口、又富营养的饭菜,运动员不可能有充沛的体力。大家都能喝,但却有个不可逾越的规矩:只能后喝而不能先喝。假如“近水楼台先得月”,喝饱之后才让“冲在笫一线”的喝,那这“喝相”就很难看,违公理,悖常情,与当年那臭名昭著的“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差不多。后果也很严重,会冷了“冲在第一线”的人的心,导致天怒人怨,离心离德,最终使“球队”分崩离析,一败涂地。哪还有可能去“摘金夺银”?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和单位,都面临着类似问题,比如: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学校里的教师、班主任,最基层的干警,作战中冲在最前面的指战员,守护边防的战士,奋战在工地的建设者,身居一线的科研人员,媒体里的采编人员,等等,他们都是“冲在笫一线的人”。因此,  “矿泉水”理应先递给他们,让他们先喝。

那么,这些行业和单位的“场外工作人员”能不能喝呢?能,当然能。但同样也有个不可逾越的规矩:只能后喝而不能先喝。  “矿泉水”让“冲在笫一线”的人先喝,是起码的按劳取酬,是基本的公平正义,是基础的公序良俗,也是支撑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它太重要了,令社会须臾不可离开。它愈坚固,社会便愈进步,反之亦然。

然而,现实中的“场外工作人员”,还真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先喝。一是“霸王硬上弓”,抢喝。2020年初抗击新冠疫情,陕西安康中心医院出台的抗疫补助,不是先紧着“冲在笫一线”的医生护士,而是谁的官大谁先“喝”,包括支援湖北的“最美逆行者”,都没有院领导的补助多。我知道有不少县,内部都有个“县级干部医疗待遇”,凡职务达到“县太爷”级的,医疗费均“实报实销”,把那些“冲在笫一线”的人都甩在了一边。二是偷喝、海喝。不少官员一经“接受组织调查”,查出的钱财动辄就是数千万乃至数亿元,足见其之前是海喝般的偷喝。

临末想到了《南方周末》创始人左方,主编任上,他为京、沪两地记者站的青年记者,配备了专车,记者出入采访都是乘坐奥迪轿车,而在广州总部的他却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上班。他说这两地高层大院门禁势利,如不乘轿车进出,总被挡在门外,“至于我自己,却没这个必要”。“矿泉水”让“冲在笫一线”的人先喝,左方做得何等精彩!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矿泉水先递给谁 2022-09-19 2 2022年09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