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法治随笔

俗世奇人

本文字数:864

□潘静波

看完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俗世奇人贰》,觉得他也应该是热爱生活的,否则,怎么会想到要去写那些人?又怎么能把那些人写得如此细致、生动而传神呢?说是两本书,其实就是薄薄的两本小册子,非常适合随身放包里,在空闲时候随手翻阅一下。每本书内含十八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主人公,两本书三十六篇,述说的都是天津卫的奇人异士。

其中,有俗世中的能人,如穿一身黑衣刷浆身上却不留一个白点的粉刷匠刷子李;也有俗世中的落魄之人,如衣衫破烂却天天下晌要去酒馆喝两角钱烧酒的酒婆;有俗世中的怪人,如手艺好爱打牌但不交七块银元不给治病的苏大夫;还有俗世中的乡绅官吏,如善于伺候上司善于养鸟却被一只八哥害得很惨的贺道台。

是不是挺吸引人?用冯先生自己的话讲:“天津这块地里边,有碱有盐还有硝,因生出各色性格的人,又热又辣又爽又嘎又不好惹。因之,自儿时耳朵里就装满一群群乡土怪客与民间英雄,叫我称奇叫绝,心里佩服——如今这三十六篇的主人公站在一起,再加上众多配角,乱哄哄一大群。看上去,正是我心里老天津卫的各色人等”。

说是各色人等,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写到的那些手艺人:神医王十二、卖药糖的俞六、卖狗不理包子的狗子、渔夫郑老汉、做年画的白小宝等等。也许是“清末民初”的时代环境,决定了那是一个手艺人靠手艺吃饭、手艺人还会精研手艺的时代;也许是冯先生自己就喜欢并留心着那些靠手艺讨生活的群体,他也有着自己的偏爱。

一篇篇文章、一个个人物看下来,不时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些人和事,究竟有几分是真的,有几分是假的?”后来发现,是自己想多了。看看冯先生怎么说的:“我喜欢这样的写法。好比雕工刻手,去一个个雕出有声有色有脾气有模样的人物形象。小说之所求,不就是创造人物吗?小说成功与否,往往要看掩卷之后,书中的人物能不能跑出来,立在书上”。

原来,人家是在写小说人物,只不过,没想着写成长篇巨制,只是以一篇小说一个故事一个人物的形式,写出天津这一方水土独有的人物,写出这些人物的性情与精神。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8俗世奇人 2022-11-07 2 2022年11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