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
有网友发布视频称,10月27日晚,母亲在哈尔滨市区某医院病危,由于不想让母亲在医院去世,网友拨打哈尔滨120急救中心电话,被告知夜间不出市区,随后通过五常市人民医院接线员寻找到一辆救护车,将母亲送往哈尔滨五常市。运送途中司机坐地起价,说好的1600元变成了4600元,网友无奈支付了3140元。
(11月6日《贵阳晚报》)
百家讲:
从各地来看,救护中心会把更多的救护车辆资源,用在院前急救方面,而对院后转运,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市场供给不足。2014年2月,国家原卫计委实施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不得将救护车用于非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八年多过去了,尽管有不少省份,陆续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非急救转运服务,与120急救形成有效的补充,但从具体政策实践讲,院后转运市场发展,远远跟不时代发展的节拍,尤其是院后转运市场供给端失衡,供给量远小于需求量。
治理“黑救护车”乱象,需要综合施策,政府和市场共同精准发力,协同配合。政府要利用公共财政,加大救护车辆的集中购置,充实到院后转运车辆体系中;鼓励公立医院在不影响正常急救和工作情况下,对医院内部需要非急救转运的患者,实行优先开发转运通道,由专门职能科室进行管理,与非急救转运呼叫中心对接沟通,有效盘活既有急救车辆资源。
青岛市制定了《关于开展非急救转运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急救事业发展,成立集调度、客服、转运为一体的非急救转运平台,提供规范化非急救转运服务,并建立准入退出、责任追溯、服务反馈、质量监督等工作机制,截至2021年9月底,开展社会化非急救转运服务37079次。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其他地方可拿来借鉴。 ——吴睿鸫
事由:
近日,数份失主名不同的带有巨额悬赏的《寻物启事》在网上流传,巧合的是,这些失主异口同声地称,其在上海某地遗失了一枚价值2400多万元的百达翡丽“JB冠军白金天文台”腕表,还称如有人拾到名表归还,可赠送一套中介评估价近1100万元的房产。(11月4日光明网)
百家讲:
以虚假的寻物之名,行推销房产之实,这无疑是一种拙劣营销广告。把子虚乌有的巨额悬赏作为卖点,顺便“送出”真正想要推销的广告内容,涉嫌虚假宣传,有违法嫌疑。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广告,不管是在媒体还是在朋友圈里发布,广告内容应该是真实的,所作的陈述必须合情合理合法,不得虚假夸大。而上述《寻物启事》恰恰相反,其吸人眼球的所谓巨额现金和高级名表统统都是假的,借机推出营销广告倒是真的。拙劣的营销可能会得逞一时,但决不会带来高产量,总是靠欺诈的手段无法真正打开销路,也换不来丰厚的回报。——郑建钢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