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仓桥直街乌篷船

本文字数:1359

□魏福春

乘坐乌篷船,是在体验仓桥直街之后。三人一组,一众作家来到船上,随着晃晃悠悠的船儿领略“小桥流水人家”。仓桥直街和乌篷船,依稀是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旅游景点。

知道绍兴有这么一条隐藏在市中心的老街,是午饭后,前往的路上。车上,我翻出手机里“寻访大师之旅”行程,上面有大禹陵之后下一站的考察地点——仓桥直街。绍兴来过多次,仓桥直街却是第一次听说。孤陋寡闻了!“行程”上有简单的介绍:这是以传统民居为主要内涵,集居住、商业、旅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道,2003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人们称此老街是“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

不由为之一振,习惯性地开始搜索。

仓桥直街位于绍兴越王城历史街区内,府山东侧,全长1.5公里。老街主要有河道、民居、石板道路三部分组成。老街中环山河是越王城的重要历史遗迹,位于老街的中心线,北起胜利西路,南达鲁迅西路,全长2.2公里。自北而南,依次架有仓桥、龙门桥、宝珠桥、府桥、石门桥、酒务桥、西观桥、凰仪桥等古老石板桥。

正“百度”着,到了。青砖、黛瓦、乌篷船,一派江南水乡风光。不是节假日,竟是热闹非凡,游客熙熙攘攘,络绎不绝。随着人流,我们走上了青石板铺就的老街。

商铺鳞次栉比,不少是老字号。看见了小绍兴、寻宝记状元楼,也看见了兰亭记、“老街臭豆腐”,还有越艺馆、黄酒馆、戏剧馆……路的尽头,是“孔乙己酒家”。令我惊喜的是,街上有“张桂铭艺术馆”。张桂铭先生见过几次,有两次是在朋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雕代表性传承人陶昌鹏的工作室。

自然是要进去参观的。老街不大,一个来回只需20几分钟;老街又很大,一块块青石板沉甸甸的,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这样的老街,不可能是匆匆一游,丈量得出的。

这里的民居大多建于清末民初(也有一些已经建成和正在建造的仿古建筑),临水而建,为江南水乡建筑风格,一般为二三层小楼。一楼为店铺(经营着传统或现代商品),其中有各式台门43个,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台门,一个个保存完好。老街上的人家,一家家后院有一个小河埠,为绍兴城内典型的“一河五街”格局。户户临水、家家枕河,具有鲜明的水乡特色。

老街两旁时有小巷映入眼帘,一条条小巷狭窄逼仄,那一面面斑驳陆离的山墙,述说着岁月缓缓流淌的痕迹。穿过小巷,倒是别具洞天,里面居住着一户户人家,有人在收晾晒着的衣服,有人在家门前宰杀老母鸡准备晚饭,这里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有人说仓桥直街,走进来是生活,走出去是烟火。形象、生动。

据说入夜后的老街,大红灯笼和五彩缤纷的灯光带亮起,一家家商店,一座座石桥,流光溢彩,风情万种。如此美轮美奂的夜景,只能等待下一次了。

步出老街,转了个弯,便是游船码头。游人业已排起长队,好在船儿一艘接着一艘。上得乌篷船,一声“坐稳了”,小船摇摇摆摆离开了码头。河水清清,垂柳依依。阳光明媚,微风和煦。船儿有节奏地轻轻晃动着,船工用手划楫,双脚躅桨,不发一言,他是让我们静静欣赏两岸风景呢!

船儿不疾不徐,经过一个又一个桥洞,见到一家又一家挂着杏黄色酒旗的饭店、茶馆。正所谓石桥流水过,人在景中游。我们的手机几乎没有放下来过,不停地拍摄着如诗如画、仿佛时光在古老和现代间不断穿梭着的美丽景色……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仓桥直街乌篷船 2023-11-13 2 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