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闲话“鄙视”

本文字数:1082

□沈栖

大凡正常人,都会随心理变化而产生某种情绪。美国著名心理学和人类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认为,厌恶和愤怒两者组合便形成了鄙视。客观地说,作为人的一种正常情绪,鄙视是用于表达强烈的厌恶与轻蔑。

早在25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已经在《修辞学》中对“愤怒”情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有所阐述。他指出:“一个人的愤怒之所以会对他人有所影响,其根本原因不是愤怒本身,而是愤怒后面的那种能被他人认同的‘正义感’,即对某种不公平的不满和抵制,鄙视随之而生。”继1956年南非政府以叛国罪起诉曼德拉而宣布其无罪,1964年,政府再次以煽动暴力罪起诉他时,公诉人毅然撂下不干了,他在法庭上竟然跑过去跟曼德拉热情握手,说:“我鄙视我所做的事情,我不想再把你给送到监狱里去。”“我鄙视我所做的事情”,显然是他曾一度在制度中随波逐流,突然触到了一种叫底线的东西:公平和正义。

鄙视是一种道德上的负面评价,往往是对那些道德缺陷或人格缺失者欺诈伪善、无信无义的极端轻蔑,这种道德反感有时不需要言辞的讥讽,嗤之以鼻、乜斜而视,甚或不屑一顾,拂袖而去。民国中央观象台首任台长高鲁,是我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奠基人,他曾担任高级官职30多年,但一生清白(1947年病逝,遗物中就有一方印章:清白)。1915年8月,袁世凯恢复帝制丑剧紧锣密鼓,“筹安会”一说客登门,称:“最近天空中出现了一颗帝星”。高鲁不以为然:“对不起,我不知道什么叫‘帝星’。”“这是吉兆,你应该顺应天象,上书劝袁公正位。”“这样的天象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我不知道这和吉兆有什么关系。”高鲁的鄙视之情溢于言表。袁世凯称帝后,令中央观象台赶印来年有“洪宪”年号的历书,并要求在历书卷首印上“洪宪帝像”。高鲁坚持卷首不印“帝像”,历书印出来了也以各种借口迟迟不发。1916年3月,取消帝制,这批压在仓库里的历书全部烧毁。高鲁鄙视袁世凯倒行逆施赢得了清誉!

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的明代王阳明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心学”理论,他有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任何具有清德和操守者不止是鄙视“山中贼”,更为鄙视“心中贼”诸如名利权色。我国著名作家孙犁晚年反思,着力点也是放在“破心中贼”的清算上:“我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能够长寿,并不像人们常常说的,是因为喝粥、旷达、乐观、好纵情大笑等等,而是因为这场‘大革命’,迫使我在无数事实面前,摒弃了只信人性善的偏颇,兼信了性恶论,采取了鲁迅式的、极其鄙视的态度的结果。”很显然,鄙视“心中贼”进而破之,乃是自我升华的要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法治随笔 A07闲话“鄙视” 2023-11-20 2 2023年11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