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青年报》报道,“60多岁的母亲,出去旅个游竟买回一套海景房,退也退不掉。”最近,湖北的刘亮(化名)一家因为这事被搞得焦头烂额。
不少有类似经历的老人子女都想知道,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老人被“洗脑”买下房产
打电话、跑银行、找律师、查资料……最近,刘亮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母亲刚买的一套房上。
刘亮说,他母亲是经人介绍报了一个低价旅游团,顺便去看了海景房。到了目的地,当地的销售人员就开始推销房产。刘亮表示,为了让老人买房,销售的套路很多,“甚至还让我妈拉人头赚零花钱抵扣房款,跟传销一样”。
据刘亮描述,他妈妈在销售人员的忽悠下办了10年的房贷,今年9月初支付第一笔购房款3万块钱。贷款10年,每个月要还款2600元。“销售员说公司可以给抵扣2000块钱,共抵扣两年,两年之后如果我妈带人来买房,会有480万元的业绩,这个业绩可以继续抵扣,就等于她买房子的贷款,公司帮她还上。”
刘亮不是唯一为此烦恼的年轻人。福建的网友乐乐(化名)表示,她的母亲也是报了旅游看房团后在外地买了房,回来后还隐瞒家里所有人。“看了她手机账单才知道这个事情,我们一家人被搞得不得安宁,但最后老人3万多元定金也没要回来,一想到这事就来气。”
梳理证据尝试撤销合同
记者发现,事实上,外地购房团到海滨城市买房引发的投诉和纠纷屡见不鲜。那么,这类忽悠老人的“旅游购房团”缘何经久不衰呢?
刘亮后续处理母亲房产的经验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经咨询律师和公安部门,刘亮得知类似的报案很多,但由于签订的卖房合同是真实的,不涉及诈骗,钱款很难拿回来。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建议,子女在发现老人购房的第一时间,要与老人一起对购房过程进行复盘、取证。梳理当下手中掌握的证据,比如通过购房合同中具体的条款约定能够证明中介或开发商存在欺诈、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如果证据比较充分,可以直接提起民事诉讼,主张撤销购房合同,并退款;如果证据并不充分,可以与相关销售人员取得联系,看是否能够补取相关证据,并尝试退房。
王玉臣提醒,作为子女最好和老人随时保持联络,多关心老人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中,很多子女由于工作繁忙等与老人缺乏沟通,导致老人在买房时不会与子女商议,子女也根本不知道老人被忽悠买了房,等到知道的时候为时已晚。如果老人已经不慎掉入此类陷阱,也不要对老人过于责备,可以一起努力,解决问题。
王玉臣特别提醒,要谨记凡是没有列入合同中的承诺都可能无法兑现。千万不要轻信售后包租、以租养贷。对于旅游地产,开发商往往会打着“售后包租”的名义销售,但是,售后包租本身属于明令禁止的行为。(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