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声音

别让学生营养餐变成“唐僧肉”

业勤

本文字数:1518

  今年6月披露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经费挪用问题,目前整改得怎么样了?

  据媒体报道,近日,审计署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审计整改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审计方面,已整改问题涉及资金40.39亿元,完善制度248项,处理处分1200人。

  整改挪用乱象,确保营养餐吃进学生肚子里

  今年6月份公布的2023年度审计工作报告显示,在被审计的159个县中,多达66个县竟然都出现了将营养餐经费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基层“三保”等支出的情况。这在当时引发舆论一片哗然,也才有了如今这一系列整改和问责举措。

  从此次审计整改报告披露的信息看,相关的整改、问责工作的力度之大,无疑是动了真格,不仅及时回应了公众的呼声,更震慑了潜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力地保护了学生的基本权益,让相关款项能够达到专款专用的目的。

  相关整改举措也极具针对性。如,针对直接挪用问题,66县已原渠道归还、支付拖欠补助等19.51亿元;针对变相挤占问题,41县和1533所学校已通过原渠道归还或上缴财政后重新安排等整改问题涉及资金2.7亿元。

  这些整改举措,无疑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对相关资金的事后监管与查漏补缺,更好保障资金的合理使用。

  针对部分供餐单位违规经营问题,此番不仅问责了121个县的237名相关学校负责人,解除了与超百家违规食材供应商的合同,追回了相应的资金,还完善了供应商准入和退出机制,同时强化了食材的出入库检查等流程。

  这一系列举措,指向的不仅是问题整改,也涵盖了机制完善,最大程度保障专项资金不再被乱用,在确保供餐单位不再违规经营的同时,也为农村学生营养餐提供了安全保障,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学生身上、安全吃到学生口中。

  当然,仅此次整改金额就超过40亿元,既展现了相关方面对农村学生营养餐的高度重视、处理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定决心,同时也表明了相关问题的严重程度,尤其是在当前一些地方财政承压的情况下,相关治理仍需常抓不懈。

  以此而言,此番审计整改报告,既是提醒也是警示——农村学生营养餐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容随意挪用,但凡有人在此问题上动歪心思,必然会依法依规受到严肃惩处!

  引入多方制衡力量,不让学生餐补成为“唐僧肉”

  长期以来,营养餐领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权力寻租;二是食品安全失控。从最新的审计报告不难看出,这两个老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营养餐不能成为问题餐。针对不法行为,必须露头就打。在审计报告公布后不久,“整改问题涉及资金40.39亿元,完善制度248项,处理处分1200人”,充分彰显了追责问责的力度。

  追责问责之余,完善制度不可或缺。

  让营养餐“阳光”起来是必要的一步,通过将政府采购、集中招标落实到每一笔大宗原材料采购来严把“入口关”,就能够阻止不合格企业的参与。在数字化时代,更可借助大数据平台提升政策实施的透明度。

  拓宽监督渠道尤为紧要。此前,一些地方制定了校长陪餐、教育局局长陪餐的集中用餐信息公开等制度,赢得了舆论的赞赏。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聚焦校园餐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细化操作流程和规范标准。《指引》提到,每学期面向师生和家长组织开展一次食品安全及满意度测评;指导各校成立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

  《指引》发布后,最近多地已开始探索。有的地方更规定,设立家长食品安全监督员,监督员有权随时对食堂进行检查,也可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进行线上检查,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建议。

  多方制衡力量的引入,就能够确保每一分钱都吃到学生嘴里,让营养餐更有“营养”。综合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  (业勤  整理)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声音 A03别让学生营养餐变成“唐僧肉” 业勤2024-12-24 2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