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人日报》报道,暑期以来,以“骑手招聘”之名行骗的案件在多地频现,不法分子通过招聘软件发布虚假职位,利用“低门槛”“高薪资”话术,诱导社会经验不足的暑期工落入陷阱。对此,专家呼吁构建多方协同的综合防范体系,整顿暑期兼职市场乱象。
还没赚钱先交钱
“他们一直催我签合同,我没仔细看就匆匆签了,后来才意识到上当了。”7月21日,在浙江杭州读大学的小高告诉记者,放暑假后他打算干点兼职赚取生活费,于是在某招聘软件应聘了外卖骑手岗位,没想到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被骗了租车费、保险费等近千元。
小高的遭遇并非个例。这个暑假,安徽亳州的学生小王选择去浙江杭州打工赚钱。“这样既能和在那里务工的父母团聚,还能省下房租。”小王满怀希望地在招聘软件上找到了一份外卖配送的工作。
但现实很快泼了盆冷水。在抵达指定地点后,小王被催着签了一份电动车租赁合同,却始终没人告诉他具体的工作地点。
疑惑之下,小王查看了支付宝里对方给开通的业务,这才知晓了合同细节:每月699元分期租车费,加上每月499元的“骑手服务费”,一签就是三个月!此外,签约前对方声称的“一天只需跑20单”,变成了每月必须干满26天、跑够1680单,否则不仅没有底薪,还要扣违约金。小王顿时慌了神,要求退出,不料对方直接摊牌:“合同都签了,不能退出。”
遭欺诈签合同可撤销
近期频发的“骑手招聘”事件也引起了外卖平台的关注。据介绍,最近高发的诈骗手法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以高薪为诱饵,诱导应聘者高价分期购买或租用电动车,实际上车辆价值远低于贷款金额;第二种是冒充美团内部人员,谎称缴纳“开号费”或“账号激活费”就能获得跑单特权;第三种是以“装备费”“电动车保险”等名义索要钱财;第四种是虚假承诺,例如“完成1000单免首月租金”,实则该门槛对于新骑手来说很难达成。
“租车行的上述行为一般会构成欺诈,被侵权人可依据《民法典》关于合同可撤销的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郭博宇表示,如果涉及人数众多、数额较大,公安机关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给予相关人员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的,将会追究单位及责任人相应刑事责任。
“暑期工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受到了欺诈、胁迫等显失公平的情形,可以作为撤销合同的正当理由。对此,暑期工应注意保存好证据,包括招聘广告、微信记录、付款凭证、合同文本等。”
郭博宇强调,找兼职时遇到“高收益”“先交钱”等字眼应当擦亮眼睛;在确定兼职细节时,应明确工作内容、时间、地点、报酬等条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签订兼职协议。(姜雨晴)

首页


放大
上一版